第(1/3)頁 幾個月前。 夏季的青海,滿目金黃。 豐收的初秋,油香四溢。 這片高寒潔凈的土地上,有著“冷涼性”氣候、光照充足、病蟲害少等自然優勢,滋養著一株株油菜。 這里也是國內最早開展春油菜育種和研究的省區。 在一代又一代科研人的科技攻關下,這里先后育成雜交油菜品種數個,是國內春油菜的主栽地區。 油菜也是青省六大作物品種中播種面積最大的。 也是在這里,未來會誕生油菜高產的世界紀錄:450.45公斤! 柴達木盆地東部,德令哈的香日德農場,今年這里的油菜產量和品質都好得出奇。 出油率高一直是青省油菜的優點,比全國平均水平能高出五六個百分點,甚至更多。 而香日德今年的油菜出油率還要突出一些。 簡單的調查后,農墾就知道原因出在種子上。 而在農墾之外的土地上,這種來自天禾的甘藍型春油菜品種推廣面積更多。 普遍都是增產豐產。 而在柴達木盆地的西部,有農墾旗下最大的格爾木農場。 格爾木河東河西的次生鹽堿土地上,則種上了大片大片的苜蓿。 這是在草學教授翁立新建議下做出的舉措。 在柴達木盆地,最不缺的就是各種鹽堿荒地、鹽堿農地、鹽堿林草地。 苜禾1號也在這里發揮出了極其有價值的作用。 柴達木生態脆弱,擁有讓人羨慕的草地面積,只是農墾的草地面積就有500多萬畝。 但草產量卻很低,牲畜承載量也極低。 而苜蓿產業的發展,干草產量的提高,讓這里的畜牧業也展現出了蓬勃生機。 甚至還能有多余的牧草,通過兩年前才通車的青藏鐵路,從格爾木運往ls、德令哈、西寧。 高產高質量的牧草同樣是嘉禾帶來的,但還遠不止如此。 天禾的種子搜集隊活躍于此,豐富的鹽生植物資源充實著天禾的寶庫。 天禾科學院在這里建立了育種站,開展油菜、菜心、蔬菜等作物以及各種稀奇古怪的植物選育。 看似不起眼,但當農墾調查過后,才發現家底都被人看完了。 這也就有了青省農墾集團董事長杜建文一行來酒泉之旅。 杜建文是個長相頗為正派的中年人,年輕時很英武的那種,也很健談,讓人如沐春風。 其履任農墾董事長的時間也不長,而且原來也不是搞農業的。 是從運輸轉到農業上的。 在聊了一會兒,雙方心照不宣的談到了未來的合作上。 嘉禾在很早之前就對柴達木有想法,只是條件不成熟,其實現在也沒完全準備好。 但也沒那么多時間讓人準備。 合作的地點理所當然的放在了柴達木盆地,格爾木和德令哈兩個農場。 青藏鐵路通車全線通車后,格爾木和德令哈的變化很大。 青藏高原黃金旅游線路吸引了中外游客,白云雪山、飛流峽谷,旅游業已成為了青省和藏省的支柱產業。 郭陽對格爾木很感興趣。 這里是進藏物資的后勤保障基地,同時雪區工礦企業和部分地區的蔬菜和糧食也大多來自格爾木。 不管紅旗河能不能實施,郭陽都在有意識的往這個方向靠。 最終,雙方在良種育繁、有機農業、苜蓿產業、鹽湖農業、生態治理、油脂加工等領域達成了合作意向。 杜建文對這次的交談滿意得不能在滿意,他沒料到嘉禾這么好說話。 柴達木的投資環境太差了! 人確實有一定的因素,畢竟農墾的職工都窮得心慌,又有些時常作妖的民族。 但最難的還是地理因素,干旱、高寒、缺氧、鹽堿、戈壁、荒漠…各種因素疊加,一般人跑還來不及。 而嘉禾仿佛一早就想好了,當他提出建立合作關系時,嘉禾已經能拿出各種具體的投資方向。 在酒泉的幾天里,杜建文看了嘉禾鹽堿治理,河道整治,天敵生物防治……大開眼界。 但他最感興趣的是‘海鮮’。 “郭總,我算是知道為什么嘉禾想在柴達木發展鹽湖農業了。”杜建文恍然若悟的說道:“一開始,我還以為你是對鉀肥有興趣。” “嘉禾也有在鉀肥上的投資。”郭陽說道:“但嘉禾對在鹽湖中養水產更感興趣。” 柴達木盆地種一共有51個湖泊,其中只有1個淡水湖和7個半咸水-咸水湖,其余都是鹽湖。 鹽湖農業的提出者郭陽也并不陌生,楊國成的老師鄭綿平,一位地質領域的院士。 一經提出就得到了錢學聲的關注,就像其對沙產業的重視一樣,這位科學家認為鹽湖農業也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但事實上,鹽湖農業只包括鹽生動植物養殖、種植及產品高值化加工,和鉀肥搭不上關系。 但誰讓這兩年鉀肥這么火呢,而柴達木又是國內鉀肥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郭陽笑道:“我也對‘海鮮’特別感興趣。” 當杜建文一行吃到嘉禾在酒泉出產的大螃蟹后,更是抑制不住感嘆。 “肉質細嫩緊實、蟹黃飽滿、味道鮮美。” “這適合柴達木嗎?” “應該說柴達木是最合適的。”郭陽說道:“冷水蟹完全能適應柴達木的鹽湖環境,而且環境清潔,完全可以走品質路線。” “我要把他帶回去。” “到時候記得賣給嘉禾。”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