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即使糧食不過剩,國內的土地也早就該休養生息了。” “我國耕地受干旱、洪澇、鹽堿、貧瘠等因素影響,中低產田占比較大,對糧食單產提升造成了很大壓力,建設用地和耕地之間的矛盾依舊突出。” “東北地區糧食產量占全國的1/4,然而,由于長期高強度開發利用,導致原本肥沃的黑土區耕地出現長期透支,黑土土層變得越來越“薄”,肥力變得越來越“瘦”,質地變得越來越“硬”。” “以貴省為中心的西南喀斯特巖溶山區,面積達50多萬平方千米,是全球面積最大的巖溶區,也是巖溶發育最強烈的典型生態脆弱區,同時該區也是我國絕對貧困人口相對集中的地區之一。 然而,‘生態脆弱-貧困-掠奪式開發-環境退化-進一步貧困’使該區陷入惡性循環的貧困陷阱。 目前,嘉禾已在該區域建設麻風樹種植基地,但依然是杯水車薪。” “湘省是農業大省,水稻種植面積全國第一,又是有色金屬之鄉,耕地重金屬污染嚴重,尤其是糧食等主要農產品重金屬超標嚴重……” “而在西北內陸,干旱缺水嚴重影響著農業生產活動,也是嘉禾生物能源戰略的主要制約因素……” 看到這里,有些人已經對嘉禾糧油取消價格戰不抱有希望了。 價格戰不僅是嘉禾糧油插入對手心臟的武器,也是在推動被迫式休耕。 西北不缺土地,當然也不缺沙地、鹽堿地等低產田。 把價格壓到極限,中高產田產1500斤以上糧能接受,但只產幾百斤的低產田只能被迫退出,或者加入嘉禾的能源林計劃。 何況國內糧價也一直高于國外。 從多方面考慮,嘉禾都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結束價格戰,而且這廝根本沒透露會持續多少年,一些糧油企業已經在思考對策了。 只是也有官員注意到了其中的問題,被動式休耕,也可以是撂荒,這是兩碼事。 所以這篇文章意味著嘉禾希望由國家來推動大規模休耕。 既解決了短期內的西北能源林用水問題,嘉禾敦煌西湖項目也會跟著受益。 那上層有這個動力嗎? 農業部視察酒泉時就已經透露出了苗頭,國家是支持這事的。 ‘藏糧于倉,藏糧于民’已經不適應新形勢了。 ‘藏糧于技,藏糧于地’這句來源于華夏古代農業經典《禹貢》的話,被許多人記在了腦海里。 “耕地輪作休耕,這是可持續的糧食生產思路。” “既有利于涵養地力、保養生態,又有利于平衡糧食供求矛盾、穩定農民收入,一舉多得。” “這將是利在千秋的舉措。” “嘉禾確實會從中收益,至少第一階段的能源林項目能順利實施。 但一旦嘉禾獲得成功,休耕的水資源也必將滿足不了能源林的需求。 這時候就不得不拿出一個大膽的構想了--紅旗河調水工程。” “在多重因素的影響下,我國形成了華夏東南部和南部降水豐沛、氣候濕潤,而西北部降水稀少、氣候干旱的明顯對比。 有感于這種地勢特征與水資源配置的不平衡,古人發出了“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的慨嘆。 近年來,也有修建三門峽、長江三峽等遍布全國的水庫電站,以及南水北調東線、中線等大型調水工程,以緩解部分地區對水和電的需求。 而紅旗河構想,也是基于水資源的不平衡,欲從我國西南部豐水地區調水濟往西北干旱地區。 以下內容的目的,也是想探索出一條現實可行、科學合理的西部調水路線……” 此時,手上拿著農經雜志的人都入了定,一動不動就像是座雕像。 只有時而蹙起的眉頭,和目不轉睛的眼神證明他只是看入了神。 大拐彎附近取水,自流進怒江; 于三江并流處穿越橫斷山脈,借用怒江河道后經隧洞進入瀾滄江,借瀾滄江河道后經隧洞進入金沙江; 以隧洞、明渠和水庫相結合的方式繞過沙魯里山達到雅礱江…… 全程6000多千米,預計年總調水量可達600億立方米。 除了紅旗河,文稿還提了桂省的平陸運河,屆時一相連,整個西南西北的聯系將更緊密。 另外就是一張張圖片,以及一些資料。 整篇構想的篇幅挺長,但想解釋清一個龐大的水利工程是癡人說夢。 然而,幾個關鍵點卻有解釋。 首先是經濟支撐,國家經濟在快速發展,如果西北西南的能源林真能崛起,完全可以一邊開發,一邊營利。 種樹也可以將時間線拉長,這就是最好的經濟支撐。 甚至有可能出現工程還沒建完,成本就已經收回來了的情況。其次是技術條件,經過南水北調、三峽、青藏鐵路等超級工程的建設,已積累了一些經驗,但還需要長時間的查勘、論證、研究。 然后是生態保護…… 一條條的都進行了闡述,等看完所有的論述,有人為此感到興奮,也有人為此感到驚恐和怒不可遏。 紅旗河工程規模空前。 而且是出自企業提出的構想,生物能源--輪作休耕--紅旗河工程--生物能源,這下得好大一盤棋。 本期期刊,最大的看點就是這篇文稿,農經整理的其它文章也都是圍繞著能源作物而來。 所以,關于生物能源林和紅旗河工程的構想,很快就席卷了整個農業體制內。 這注定是一份褒貶不一的構想。 …… 酒泉。 從知道新一期《農經》出爐后,郭陽就一直呆在酒泉。 這幾天,他每天都早睡早起。 上午鍛煉完后,就準時來到總部大廈,打開電腦,喝著茶,看看戈壁綠洲的風景,然后開始上午的工作。 等到下午時分,去公司各部門轉轉,露個臉,順便和員工聊幾句。 又一個豐收季即將到來,各項工作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他也沒有過多的插手基層管理。 而是分出了一部分精力放在公司人員組織架構、企業文化、規章制度等等的制定和調整上面。 然后就每是天五點半,輪著召集蔚來田間和微博的工作團隊開視頻會議,就各項細節進行調整改善。 這一天早上,在梳理完文件等資料后,郭陽決定下鄉走走。 不過,越野車才駛出大廈,還沒進入主路,就傳來陣陣刺耳的喇叭聲。 羅修瞄了眼,“老板,好像是秦立軍領導的車。” 郭陽也看到了,一輛貼著公務車的黑色帕薩特,“停一下吧。” 帕薩特很快就并排停了下來,秦立軍從車窗探出頭來,“郭總,你手機怎么關機了?” 郭陽說:“電話太多了。” “……”秦立軍:“農經的文章我看了,寫得很大膽。” 郭陽挑了挑眉,“你來就是想說這個?” “領導讓我來轉告你,省里會全力支持嘉禾的生物能源戰略。”秦立軍笑道:“至少休耕,省里已經計劃在全河西走廊實施了。” 郭陽笑了笑,“能源林肯定能成的,不僅能成,而且能創造的收益也會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下鄉去哪兒,我和你一起去。”說這話時,秦立軍已經下了車。 郭陽笑道:“隨便轉轉,走到哪兒算哪兒,提前規劃好了路線,下面那幫人一準給弄得漂漂亮亮的。” “我感覺你在暗諷我。”秦立軍上了車,“說來也有一段時間沒和你一起下鄉了。” “上面的領導不會又問我南方到底有誰在吧?” “哈哈哈,不至于,不至于。”秦立軍說道:“這篇文章一出,嘉禾和河西走廊就已經綁在一起了。” “就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郭陽想到了微博和惠農網,等在體制內發酵完,也許也可以通過這吸引部分感興趣的大眾。 … 華夏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水資源所所長、教授級高工、工程院院士王浩看完有關紅旗河的構想后,情不自禁的拍了拍桌子。 “一誓我朝九萬天,西望左公柳八千!”王浩感慨道:“設想很大膽啊!” 水資源所副所長趙勇說道:“也太大膽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