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個時候給高管團隊一點激勵股份,取得的效果是最好的。 在農藥市場中,化學農藥占絕對主導地位,生物農藥只是輔助作用。 而現在全王要做的就是打破這種固有認知,重塑市場格局。 這需要極具攻擊性的團隊! 市場上的寸土必爭,生產上的提規模、降成本,研發上提品質……這些都需要發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 股權激勵方案也早就完成了,在員工分紅計劃的基礎上做了諸多調整。 全王已經是一家很成熟的公司,團隊穩定,如今也能穩定盈利,互相之間的信任度也較高。 所以,郭陽采取的是讓員工掏錢入股,員工手中資金不足的,也可以采取用期股的入股方式。 所謂期股,類似于按揭買房。 即授予員工一定比例的股權,讓員工先享受到分紅,在得到分紅款之后,再用分紅款償還購買股份時應付的款項。 這次,郭陽打算先行釋放10%的股權,同時預留5%~10%為未來擴張做準備。 全王去年的營業額約28億元,凈利潤達到了5.04億元。 經過一番衡量,郭陽簡單粗暴的給全王估值50.4億元,即10倍市盈率。 對正在上升期的全王是一個較低的估值。 然而考慮到全王沒有上市計劃,員工入股的收益預期全部來自分紅。 這個估值也不算低。 因為按照去年的利潤計算,入股千分之一需要員工投入504萬元的本金。 即使利潤全部用于分紅,千分之一也只能分到50.4萬,假如全王發展停滯,需要十年償還應付款。 然而,當余秦在全王內部宣布股權激勵方案時,卻得到了熱烈的響應。 許多有認購資格的員工紛紛奔走相慶,即使是一些有疑慮的人,在深入思考后,也打消了疑慮。 全王去年的利潤是5億,今年呢? 10億元是保守估計。 而且,明顯全王在快速擴張之中,炙手可熱的產品,快速擴張的產能,常年高研發形成的護城河…… 說不定,過幾年全王的利潤就將達到50億元! 甚至員工的積極性被激發,再進一步也未嘗沒有可能! “老板慷慨,從今天起實驗室就是我家了!” “大氣!” “我要和公司一起成長!” “跑市場,跑市場,一天不上班,我心里就直發慌!” “哈哈哈,德農的那幫孫子羨慕得眼睛都發紫了,說老板這就是在給員工送錢!” 員工認購的熱情超乎了郭陽的想象,短短一個多星期,80%以上有認購資格的人就簽好了協議。 有不少人還主動選擇了掏錢認購入股。 郭陽感慨道:“員工的信心很足啊,士氣可用!” “但即便是老板送錢,還是有人不愿意入股。”余秦搖了搖頭,說:“這些人受外界影響太嚴重。” “道不同不相為謀,也就少一些百萬千萬富翁而已。”郭陽無所謂的笑道。 股權激勵改革是嘉禾邁向跨國集團必須走的路,未來很美好,但需要人去為之付出。 不只是全王,天禾、苜禾、豐凱、河西等公司也陸續在進行這一步。 只是最近農化行業的風波更甚,于是郭陽便親自呆在全王坐鎮,對認購的中高層和核心員工進行了勉勵。 只要愿意參與認購的,全都對全王充滿了信心,狀態也像打了雞血一般亢奮。 然而,還是小那么一小撮人不認同全王,即使是期股,也放棄了認購,其中還有一些人是余秦十分看好的。 這些人基本都受到了最近超級并購事件的影響。才過去一個月時間,杜邦和陶氏合并的進程很快,而先正達董事會也正式向外界傳遞了出售股權的意愿。 孟山都是最有希望的并購方。 國內時刻有人在刻意傳遞壓力,讓人感覺有一座大山壓在身上。 “國內農化行業完了。” “長期合同工被套牢了,只有生產原藥的命。” “一旦巨頭們合并,核心技術、資金、人才全被其掌握了,代工企業拿什么翻身?” 各種悲觀的言論充斥著網絡、電視、商界等各個領域。 在這時,卻猛然間傳出了化工集團有意競購先正達! 化工集團的老總任建新公開表示,“國內的農業生產技術太落后,先正達的核心技術正是國內所需要的,化工集團將不惜一切代價,克服重重阻礙競購先正達!” 一時之間,關于華夏化工集團有意收購先正達的消息傳得滿天飛。 在社會上引起了眾多反饋。 惠農網上有博主做了專門解讀,蔚來微博上有關討論鋪天蓋地。 有人反對。 有人贊成。 任建新一派頻繁出現在公眾視線當中,做著各種各樣的解讀。 國內農業如何的落后,農民如何的苦,國內農藥產業有多低端,先正達有多重要…… 在任建新不遺余力的呼喊下,一些不知情的人真以為有那么好,還主動給任建新戴高帽子,說他是“為國收購”。 然而,化工集團資產先天不足是硬傷,必須拉上中化。 中化的董事長劉德樹鮮有露面,但知情人透露其對收購先正達沒有興趣,并表示對國內農企有足夠的信心。 任建新一系雖然沒有直接攻擊劉德樹,但冷嘲熱諷是少不了的。 “農藥企業1%的研發投入,是哪里來的信心?” “國內蔬菜的種子半壁江山依然在外資手里,而先正達擁有蔬菜品種2500多個,每年新增蔬菜品種150~200個,信心可真足啊!” “前一百強農藥企業加起來,比不過先正達一個業務版塊,有信心是好事,但自大可就有問題了。” 反對者也不是吃素的,圍繞著資金困難、轉基因安全、體制融合等等問題進行扯皮。 讓吃瓜群眾看得過癮。 但這種態勢也不可避免的影響到了有關從業人員的信心。 尤其是研發型企業。 比如全王。 所以,在郭陽撒錢的關頭,依然有部分有認購資格的人放棄了認購,甚至有人因此提出了離職。 郭陽也沒慣著這些人。 送錢還怕送不出去,多出來的份額他也沒留下,全部讓下面人認購了。 六月末時,全王就完成了股權激勵改革。 頓時,整個隊伍就煥發出了全新的活力。 正是初夏時節,玉米、、水稻、油葵、果蔬等等農作物都在生長旺季,也正是農藥銷售高峰期。 全王的市場人員如瘋了一般四處攻城略地。 德農農資的工作人員如見鬼了一般陪著這群瘋子四處出擊。 全王的生物農藥在種植原料、加工產能規模提升后,成本也降了下來,主動降價。 一給德農等中間渠道商留出了更大的利潤空間,二也向終端的農民讓利。 至此,全王系農藥制劑的競爭力再度大幅提升,在農田里頻頻拿下訂單。 火熱的銷售情況很快形成了正反饋,員工的干勁更充足了。 雖然很多人是期股,但仍然像背負了上百萬貸款一樣,拿出了十二萬分努力,各大區的銷售頻頻創記錄。 而其他生物農藥制劑廠商就遭殃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