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三百七十四章 蔬菜;潼南;油菜-《開發大西北從種子開始》


    第(2/3)頁

    但夏菜,尤其是收割稻谷及之前的季節,菜價經常會很貴,然而,去年的三大白卻很便宜,因為高山蔬菜種類太單一了。

    種植戶也不是傻子,肯定會嘗試改變,這會讓新品類的推廣更輕松。

    “天禾確定會參與嗎?”

    “他們已經動起來了。”趙華笑了笑,“只是基層的店鋪數量不夠,需要更多人手。”

    “干他娘的!”

    “不養老了?”

    “還沒到時候,這次我把兒子和侄子都叫過來,趙總,可得給我分兩個好地方。”

    “哈哈,都是好地方。”

    高山蔬菜對天禾其實只是一個很小的市場,每年山城的種植面積不過上百萬畝,還有存量對手的競爭。

    但對榮華貿易卻是一口不小的肉,而且不止山城,在鄰近的鄂省、貴省、湘省同樣有高山蔬菜。

    如果開發好了,同樣能輕松增加上千萬的銷售額。

    但其實高山蔬菜還只是天禾順帶的,主要目標依然是平壩丘陵地區。

    只不過這塊區域是榮華貿易的自留地,不可能與陶勇等人分享。

    如果不是這次天禾要求渠道下沉,趙華連渝東北和渝東南也不想讓出來。

    但沒辦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

    榮華貿易是壓在陶勇等人身上的一座大山,讓其沒有反抗的資本。

    同樣的,天禾種業也是榮華貿易不可逾越的高山,隨時能決定榮華的生死。

    還好,榮華跟著天禾的這幾年,日子過得很精彩,也很滋潤。

    回過神來,趙華將紙杯里的水一口喝干凈。

    “走了,動作快點。”

    “好勒。”

    趙華起身準備出門,眼睛一晃就看到了陶勇放在柜臺上的報紙,碩大的標題吸引了他的注意。

    “為什么從華夏進口種子后又銷往華夏,而且賣得特別好?”

    趙華挑了挑眉,問:“這是多少年前的報紙了,還在看?”

    “就今天的。”陶勇說起:“看了讓人有點不爽。”

    趙華拿起了報紙,日期也確實是今天,他看了起來。

    報紙內容表達的就是標題的意思,一家德國企業,以訂單方式從隴省大量進口西紅柿、洋蔥和西瓜等種子。

    經過加工、包裝,然后再銷往全世界,尤其在華夏銷得特別好。

    不得不說,這個標題就很能吸引人眼球,也能刺激到一些人的痛點。

    “代工廠嘛,國內太多太多這樣的企業了。”這時很多知識分子都有這樣的認知。

    為此,這名記者還特意去了德國,參觀了企業的加工車間。

    先進的設施設備,訓練有素的公司,精密的分選方式,以及一種特殊的液體浸泡方式。

    浸泡后能夠提高種子的活力,播種后能夠提高發芽率,促進根系發達,達到出苗齊壯的效果,還可明顯提高植物抗旱、抗鹽堿、抗澇、抗病蟲害、抗凍的能力。

    也是因此,該企業的蔬菜種子受到了華夏農民的青睞。

    這種用于種子浸泡的液體叫comcat,國內稱為碧護。

    這是一種植物源新產品,獲得了歐盟bcs有機認證。

    遺憾的是,此項技術引進國內已經10年,但卻并未被國內種子企業普遍采用。

    由此,這名記者認為國內種子質量不好是有原因的,不僅各項工藝落后,而且還不愿意引進世界先進技術。

    最終導致國內蔬菜種子市場充斥著洋種子。

    “錯失了先正達,不僅錯失了農藥,也錯失了種子市場的發展機遇,這是國內農業今年最大的遺憾,沒有之一。”

    腐朽、不知進取、落后……種種標簽就差沒直接打出來了。

    趙華也看得有點血壓飆升。“這誰啊?”

    “諾,新京報的記者,梅隆。”陶勇指了指,又問:“天禾的種子是不是也用了碧護,才這么好?”

    “沒這回事。”

    趙華對碧護不太熟,僅限于知道這個產品。

    “碧護就是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類似的產品,天禾也在使用,但不是碧護。”

    他頓了頓,又說:“這種新聞看看就行了,沒勁,還不如多搶點市場。”

    通篇都充斥著崇洋媚外的氣息,這確實讓趙華這種從業者不爽。

    但和榮華其實沒多大關系,他就是個二道販子,犯不著生氣。

    反倒陶勇在趙華走后,依然守著柜臺生了會悶氣,才關店下班,又聯系了子侄,準備到縣鄉鎮去開店。

    同時他也開始聯系渝東北和東南的人,現在榮華放開了口子,在店沒開起來之前,也可以先分銷下去。

    天禾的種子確實好,名氣也大。

    請...您....收藏_6191書1吧(六\\\九\\\書\\\吧!)

    他只是打了幾個電話,陸續就有人下單訂購蔬菜種,不論三大白,還是其它品種,都有人要。

    “如果能賣到平壩丘陵地區,那該能賺多少錢!”陶勇時常這樣幻想,如果生意還能做,養什么老?

    潼南是川渝交界處之一,典型的淺丘地貌,地勢較為平坦,沖積平壩較多。

    趙華駕車進入潼南崇龕鎮,瓊江兩岸,油菜籽密密麻麻的鋪滿了田野。

    他錯過了開的季節,但這飽滿的油菜籽更能令他感到興奮。

    這里面蘊藏著農戶的財富,也蘊藏著他的財富。

    潼南不僅被譽為菜都,同時也是油菜種植大縣,全縣種植面積達30萬畝。

    如今,這里面天油6號占據了絕大部分,這是因為其在上一季種植中展示了非凡品質和產量。

    這才有了如今的面積。

    三年前,榮華第一次進入山城市場,第一次來到潼南,這時的天油系列也才上市一兩年。

    天禾鋪不開那么大的市場,所以把山城交給了榮華貿易公司。

    第一次總是很痛苦的。

    榮華也是如此,天油6號的售價很貴,普通的油菜種子每畝投入只需要12~15元。

    而天油6號即使優惠過后,每畝投入也在60元以上。

    油菜和蔬菜有些不一樣,這就是一種油料作物,這讓一般的農戶難以接受。

    但好在天禾的名氣大,品牌夠硬,所以也打開了一些銷路。

    原本他是想依靠口碑發酵,一年年的做大市場。

    然而,在那一年油菜籽收割后,天禾傳來消息,潼南承擔了新一年部級油菜萬畝高產示范片任務。

    趙華知道機會來了。

    有天禾的名氣,再點錢,他很快就打通縣里的關系,獲得了一個同臺競技的機會。

    只是一個機會。

    潼南此前的主栽品種是秦優7號,世紀初上市,是國內目前年推廣面積最大的油菜雜交品種。

    出自于陜省李殿榮研究員,其被譽為‘雜交油菜之父’。

    在80年代到九十年代,李殿榮培育的‘秦油2號’曾橫掃大江南北,是世界上第一個大面積成功應用于生產的雜交油菜品種。

    在秦油2號之后,李殿榮和他的研究團隊又經過15年的潛心研究,培育出了秦優7號。

    而在這之外,李殿榮還培育了多個品種,甚至有品種權轉讓給法國利馬格蘭公司,是繼雜交水稻之后,我國在主要農作物上轉讓西方國家的又一重大育種技術專利,曾獲國家專利金獎。

    但和秦優7號同臺競技,并沒有讓趙華膽怯,只有興奮。

    鄭單958曾經同樣是玉米種業的王者,但一樣被天玉1號拉下了王座。

    如今只是換成了秦優7號。

    還是在同一場地對比,這種結果也會更有說服力。

    潼南的萬畝油菜高產示范建設任務全都在崇龕鎮,劃分成了三塊:

    萬畝油菜高產示范片、千畝油菜高產指揮示范片和百畝油菜高產核心示范片。

    一頭一尾,天油6號都沒獲得機會,只在千畝示范田獲得了五百畝與另一半秦優7號進行對比。

    很多人都對天油6號抱有懷疑。

    然而,去年的結果卻驚掉了所有人的下巴。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