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誰人評說-《我的老婆是軍閥》
第(3/3)頁
同時英、法在非洲的殖民地大半交由德國、中國和奧匈帝國托管。
中國的主張大多被寫入附粘條款中,主要意向為:
在各國領海以外的大洋和水域,有絕對的航行自由,不管是在平時或戰時都一樣。
各國盡最大可能地消除經濟障礙,并在所有同意接受和平及協同維持和平的國家之間建立平等的貿易條件。
.各國對各殖民地的權利的主張,應該做自由,開明和大公無私的調整。
意大利和奧匈帝國的疆界必須依照民族特性加以清楚的確定。
奧斯曼帝國各民族自決前途。
德國曾經提出的苛刻條件,比如英法不能擁有海軍、不能制造潛艇、不能生產重機堊槍、不得生產和儲存化學武器、不能發展飛行器科技等等都被中國否決。
如果按照德國的提議,幾乎毫無疑問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用不了多久便會到來。
同時隨后成立的國際聯盟宣布,因為英國和法**備受到限制,所以對英國和法國的武力攻擊將會被認為是對華沙和平體系的踐踏,簽訂條約的各國有權利和義務對破壞和平協議的國家采取相應的措施。
因為中國人在華沙和會上寬容和無私的主張,使得和會后形成了一種奇怪的輿論氛圍,作為最終打敗英國和法國的罪魁禍首的中國,反而在倫敦和巴黎的媒體上獲得了掌聲,在歐洲、非洲有著獨立訴求的民族,更將中國人視為朋友,東方帝國在整個世界面前,第一次擁有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聲望。
華沙和會同時通過了《國際聯盟盟約》,39個國家簽訂《盟約》成為國際聯盟的締約國。
翌年1月,在中國支持下,美國、英國和法國得以加入國聯,成為國聯正式成員國,國聯總部遷至波蘭這個剛剛宣布永久中立國的首都華沙,遷入了中國人出資興建的國聯總部辦公大樓。
2月,德皇威廉一世首訪北京,同德皇會晤之后,葉昭又興趣盈然的視察了準備奔赴德國進行軍事交流的武官團,實則便是金陵國防大學炮兵學院第三十一期畢業生。
回到乾清宮,葉昭酒意正濃,笑對蓉兒道:“你不說史官總是催促要我交答卷么?”也不管蓉兒解釋“不是催促您……”揮揮手,要蓉兒拿來紙墨,揮毫落筆,“我之一生……”四字落下,突然再不知如何寫下去。
回頭看著蓉兒,相濡以沫的嬌妻早已非昔日童顏,葉昭輕輕嘆口氣,慢慢放下手中狼毫,道:“便由后人評說吧。”
正文完結了,關于戰后體系和帝國種種變化,將會由外篇來展示,外篇明天開始發,從1920年開始,主角仍然是葉昭,已經退位當起了逍遙的太上皇,86歲了,先汗一個,不喜歡的朋友可以當沒有外篇,不用跟著看了。
謝謝大家一路支持到現在,很多話,很多感觸,等外篇后的完本感言再說吧。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