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雖然得到大量蒼藍的提供,科技不亞于華夏等國家。 但德國有著自己先天的不足,那就是資源和人口上的問題。 別看之前諸瀾到德國那處基地發現的幾艘戰艦在制造,但制造的進度非常的慢。 恐怕到戰爭爆發的時候,德國的戰艦最多就制造出幾艘。 在表面上,德國的幾十的制造企業已經響應國家,聯合起來,目前單單是在德國下線的戰艦已經有三十多艘了,不過這些戰艦大半都需要提供給藍星艦隊。 這是承諾。 不單是德國,華夏,美國等國家制造的一艘艘的太空戰艦,都必須優先的裝備藍星艦隊。 這是協議,也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正是因為這樣,除了華夏,美國,俄羅斯能組建起自己的太空艦隊之外,其他的國家,都只能組建起幾艘戰艦,連一艘小艦隊都無法組建起來。 就算戰艦的數量有,但人數人,根本無法滿足。 太空作戰需要的經驗太多了。 而訓練場內的情況又很負責,加上,這段時間來,藍星艦隊組建起來的幾次對抗,導致很多的人都無法適應,只能重新開始學習。 藍星艦隊都無法滿足足夠的人數去操作二十支艦隊,更別說是各國自己的艦隊數量了。 “如果可能的話,我希望能購買一些資源,我們獲得的資源,基本都傾向到了拂曉戰艦的制造,那幾艘戰艦的資源都非常的緊迫!” “這個倒沒有什么問題,我會讓人以出廠的價格,提供你們一百艘運輸飛船,到時候,你們的資源獲得量就足夠的多了!” “真的?那真是太感謝了!”一百艘飛船所能采集的資源,可是非常的龐大。 德國不好的情況才地球進入太空時代就出現了。 一直都在追求著的精密質量制造,導致德國的制造數量非常的緩慢。 周邊的法國,英國等歐洲強國的太空運輸力量是德國的五六倍之多。 雖然的一直都在采購。 但各國的需求都是非常的龐大。 不單是對國內工廠的采購已經排到了明年,而且向蒼藍訂購的大型運輸飛船,更是排了很長。 就算有蒼藍提供的科技,各國在運輸飛船上的制造,一樣是受到了限制,而且這個限制最大的問題,就是在引擎方面。 如果把運輸飛船采用拂曉級戰艦的引擎,那就真的是大才小用了,而民用引擎,根本無法撐起大型運輸飛船的運輸力量。 如果裝備多引擎的話,所需要的動力能源又占據太多的問題。 所以,很多國家都是向幻想集團采購大型飛船,而自己制造中小型的飛船,當然,也在研發,不過因為戰爭的臨進,各國都放棄了大型飛船的制造,而是轉向太空巡洋艦和拂曉級太空航母的制造,對大型運輸飛船,很少在制造。 幻想集團制造出來的大型飛船,也并不是全部都出售的,只買三分之一,剩下的,都規劃到幻想集團的太空部去,為幻想集團從太空獲得龐大的資源。 幻想集團的太空運輸量是地球最強大的,沒有任何的國家可以相比。 正是這龐大的運輸量,才讓諸瀾的很多秘密的東西,運輸到太空各個地方,而不被各國發現,因為幻想集團的運輸飛船太多了。 就算是有針對的,也無法發現,畢竟每一艘飛船的外形基本上都是一樣的。 如果改變飛船的編號的話,就可以混亂耳目。 伯特聽到諸瀾提供一百艘,自然大喜,因為幻想集團的運輸飛船,除了少量的外,基本都是大型飛船。 德國只有不到八艘大型飛船而已。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