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六百三十章 美少婦陳圓圓-《某美漫的醫生》


    第(1/3)頁

    阿九:“……”

    聽完了墨非對付清廷的冰山一角,已經讓她感覺,這人比她狠多了。

    不過由于受害者是篡奪了她家江山的滿清,她也就不多說什么了。

    “如果鰲拜真的能夠攪亂清廷,那么袁大哥就有機會趁機起義,光復漢人江河,撥亂反正了。”阿九喃喃說道。

    “袁大哥,你是說袁承志?”墨非眉頭挑了挑:“他準備造反?”

    “我這次潛入皇宮,準備刺殺小皇帝,就是為了響應袁大哥的起義。”因為墨非操控局勢,使得滿清內亂,阿九看墨非也順眼了很多,也就解釋道:“他找到了昔日建文帝留下的寶藏,有了充足的軍餉,底下還有大批仁人志士支持他,他一定能做出一番功業的。”

    “……”墨非臉上流露出古怪的笑容,搖了搖頭,說道:“就袁承志的性子,當皇帝?你還是勸他算了吧……”

    “我袁大哥怎么了?”阿九不滿了,說道:“他的武功、人品、威望,皆是上上之選,如何不能當這個皇帝?”

    “我說出來,你可能會生氣,但不說我心里又不痛快。袁承志此人,除了武功高超以外,沒有什么才干,鼠目寸光,無政治手腕,甚至還有相當人格缺陷,實在是不像當一個皇帝的模樣。當然,如果他有超絕于世的武功,一個人就可以壓一個世界,那就當我沒說。”

    墨非說道:“他爹袁崇煥,就夠不靠譜了,他比他爹還要不靠譜。”

    “袁嘟嘟……”阿九一愣,要知道,她和袁承志之所以不能在一起,最大的原因,其實就是因為她爹是崇禎,又是崇禎殺了袁承志的爹袁崇煥……

    “對了,我還得說,你爹殺袁崇煥,是他執政生涯之中,為數不多的正確決策。”墨非補上了一句。

    在墨非看來,袁崇煥說是漢奸,那不至于,但若是說他是和岳飛比肩的民族英雄,那就更是扯淡了。

    袁崇煥,就是一個過大于功的普通大明官員,如此而已。

    除了寧遠之戰外,袁崇煥的后半生,幾乎都是在拖大明朝的后腿,而不是像孫承宗、孫傳庭、盧象升那般在做大明朝的修補匠。

    都說明亡于東林黨,雖不太確切,但大明的滅亡,東林黨肯定是要背負不輕的責任,就是他們提倡的君子道德,導致眾正盈朝,崇禎朝廷上都是一群光會空談道德,不做實事的大臣,那明不亡才怪了。

    表面上看,袁崇煥是一朵白蓮花,但是深扒一下就發現,1619年主持科舉的是東林黨元老韓爌。袁崇煥不是東林黨,卻是東林黨元老的學生,也就是東林黨的外圍成員。

    后來崇禎上位,袁崇煥被閣老東林黨人韓爌和錢龍錫推舉成為兵部尚書兼薊遼督師。崇禎讓袁崇煥上任之前,來了一趟帝都,想考察一下大名鼎鼎的袁督師,結果袁崇煥對崇禎吹牛逼,說只要給我說一不二的大權,五年時間,必能平定遼東,還陛下太平江山。

    崇禎一聽就樂了,這好說啊,賜你尚方寶劍,到遼東以后看著辦。

    只要能平遼東,要什么都可以。

    袁崇煥帶著尚方寶劍和委任狀出來了,有個官員問他,五年平遼不容易啊,督師有什么萬全之策嘛?

    其實袁崇煥哪有什么萬全之策,無非是按照以前的辦法穩扎穩打,但是想穩扎穩打的話,五年時間根本不夠,所以他對那個官員說:

    “說五年平遼,無非是騙騙皇帝的。”

    就袁崇煥吹牛逼這態度,他本就該殺,哪里來得什么冤枉不冤枉!那時候的局面,只要不是個傻子,都應該知道,滿清不是五年能夠平定的,他偏偏要在崇禎面前吹牛,關鍵是崇禎居然也信了,要什么給什么,導致袁崇煥后來騎虎難下。

    臨近五年之期,他不得不搞點事情,以防一回帝都就被崇禎給咔擦砍了。當然,袁崇煥也有自己的一套價值判斷,當時大明國內有李自成等人內亂,外部有滿清的壓力,在他看來,應該穩住滿清,先剿滅了李自成等人,再騰出手來對付滿清。按道理來說,這個決定也不算是錯,只是什么“不以成敗論英雄”都是騙小孩子的,這個世界就是以成敗論英雄,勾踐成功了,他就是牛批,袁崇煥卻把事情弄巧成拙了……

    在自己的價值判斷下,袁崇煥殺了毛文龍作為給滿清求和的誠意。殺毛文龍,原因除了給滿清求和的誠意之外,還有一點,袁崇煥是東林黨的余孽,毛文龍卻是和閹黨沾親帶故,還是黨爭……袁崇煥本是沒有資格殺毛文龍的,毛文龍是一品大將,是武將的頂端,手持尚方寶劍,卻被另一個手持尚方寶劍的袁崇煥給斬了,袁崇煥到這里,又犯了一次必死的罪過。只不過崇禎因為袁崇煥五年平遼的牛批,選擇忍了。

    但是袁崇煥算到了崇禎,算到了內閣,算到了自己,把己方一切都算到了,卻忘記去算……滿清是怎么樣想的……毛文龍駐守的位置,非常重要,是一個隨時都能對滿清達成進可攻、退可攻的戰略要地。毛文龍被袁崇煥一殺,滿清再無顧慮,從以前防備被毛文龍背刺,到了隨時有機會背刺大明的地步。

    1629年11月,黃臺吉帶著八旗部隊繞道蒙古,從喜峰口入關,直接兵臨大明帝都城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