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磨盤-《玄清衛》
第(2/3)頁
但是不要以為“磨”起來就是雙方在懈怠,相反,這個“磨”字完全可以當做血肉磨坊來理解。之前沈浩在劍川上部軍寨是所經歷的那種攻防戰烈度,如今依舊持續著,只不過地方從劍川的上部軍寨換到了石門和門前軍寨。
從沈浩出關之后他就幾乎每天能夠看到成建制的四大方面軍的主力以混編軍的形式從烏湖路過或者修整之后出發,七成都是前往劍川。而且從劍川退下來的混編軍卻數量很少,一般而言上去是一支兩到三萬的主力大軍,一月后退下來就只剩下一半的人了,還包括傷員在內。
開戰以來具體的傷亡數字沈浩并不清楚,但他心里大概估算過,絕不會少于五萬人!
如果按照一比二的戰損比較,蠻族一方陣亡的人數會達到恐怖的十萬人,而且這個數字只高不低,因為比起靖舊朝這邊的醫療體系,蠻族那邊相較簡陋得不是一星半點,傷員無法救治最終轉化為陣亡人數的可能遠超靖舊朝一方。
所以這么看起來目前被消磨得更厲害的還是蠻族。原因也簡單。拋開修士層面的勢均力敵,蠻族強有力的個體戰斗力在靖舊朝軍卒更好的裝備和更優秀的戰陣配合面前實際上是處于明顯的劣勢的。
這么算起來的話靖舊朝這邊還是賺的,但靠死人死得少來論輸贏這并不是什么多么令人心里舒暢的事情。
能夠頂得住,還是要給石門軍寨記一個首功。打通了萬里竹海,以更短的路徑將各種物資補給直接送到最前線,而且幾乎不用擔心路線被蠻族從中截斷,萬里竹海里的兇險反倒成了這條新的補給線的屏障。
正是因為石門軍寨和萬里竹海的那條通道,劍川如今才有底氣和膽量掌握主動權,并且有意識的消磨蠻族有生力量。
在劍川以南,白頭峽同樣打得很兇,并且是在劍川大捷之后突然提高了廝殺烈度,雖然比不上劍川,但已經是對峙初期的一倍余了。
而比起劍川和白頭峽,最南面的虎柱原就稱得上上是“優哉游哉”了。完全就是一副兩邊默契磨洋工的狀態,小打小鬧,連像樣的一次攻防戰都沒有出現過。到目前,虎柱原的傷亡連劍川的兩成都不到。
這一強一弱的對比極其明顯,以至于很多新到烏湖的軍卒一聽到說去虎柱原駐守就會臉色不好,因為初上戰場的時候誰不想去戰斗最激烈的地方呢?打得越兇也就意味著更能獲得功勞,誰不想靠蠻族的腦袋給自己搏一個前程呢?聽說虎柱原還在對峙,都情愿去劍川,再不濟去白頭峽也好呀。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