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章 喝了假酒-《福運娘子山里漢》
第(1/3)頁
第776章 喝了假酒
“然而貧道的機緣被你給毀了。”
老道士突然沉了臉,神情是季妧從未見過的冷肅和陌生。
她問:“你的機緣指向的是什么?殺盡天下僧侶,讓大寶帶頭信道?”
“歷代天子可以信佛,為何不能信道?”
季妧沒有回答他,問了另一個問題。
“靈寶道派,抱樸道人,是你的師父對吧?”
大周立國后,由于對佛教的推崇,直接把佛教定為了國教。佛教自此大力發展起來,上至皇室宗親,下至民間百姓,信仰者眾,跟風者益眾。天長日久,佛教興盛,道教衰微。
清風觀與相國寺臨近,受到的沖擊最大。兩家又因一些淵源交了惡,當時相國寺的主持是個佛口蛇心之輩,竟然因此暗下黑手,令清風觀一夕之間觀毀人亡。
那時的老道士還是個小道士,僥幸逃得一命,此后亡命天涯,四處找尋他所謂的機緣。
萬德帝登位時他之所以沒有出現,十有八九是因為萬德帝也信佛的緣故。
季妧不清楚他是怎么知道大寶的存在的,但也不覺奇怪。
幾十年的時間,有心的話,整個皇室都能被他研究透徹。
又或者真如他所說,他看得出天理命數,大寶是他真正的機緣,之前一直機緣未到?
“清風觀與相國寺的恩怨已成過去,當時的主持早已作古,如今的相國寺也已被取締了國寺的地位,還不夠嗎?”
相國寺之所以被取締國寺地位,倒不是為了報答老道士。
建寺最初,相國寺是面向普羅大眾的,成了國寺之后,性質慢慢發生了變化——它開始逐步脫離人民群眾,轉而與皇室宗親聯絡頻繁。遠的不說,鄭貴妃能在相國寺產子換子就跟里面的僧侶脫不了干系。
相國寺歷代主持還會被加封為國師,享有諸多特權,譬如見君王不拜,譬如為君王解惑。發展到最后,他們甚至能借“佛”的名義影響朝局左右朝政。
“你若以為貧道看的只是一家恩怨那就大錯特錯。這百十年來,佛家將我道家擠的無立足之地,對儒道各教極盡打壓之能事。世人常說佛爭一炷香,這柱香我道家就不能爭一爭?”
“我給你講個故事吧。”季妧突然道。
“北魏時,有個姓崔的大臣,他奉道教、惡佛法,經常在魏帝面前貶低佛教,奉勸魏帝接受道教……寺院擁有大量土地,還擁有免租稅免兵役徭役等特權,借寺院以逃稅者越來越多。人數的大規模上升,使得國家財政負擔加重,而且這與魏帝推行的全民皆兵制度不符……隨后便有了那場轟轟烈烈的滅佛運動,三百萬僧人被強迫還俗……好在他沒有屠戮僧眾,而且從某方面來說,他有自己的立場。”
至于這立場是對是錯,季妧不作評價。只說大周,佛寺擁有同等特權,十分天下財而佛有七八的說法絲毫也不夸張。
僧人地位崇高,不必勞動自有百姓供奉,正因如此,越來越多人投身佛門,連罪犯和逃兵都知道借寺廟庇身,然后再借僧人身份繼續為非作歹,長此以往對國家的影響只會愈加惡劣,也必將為統治者所不容。
所以朝廷才會借鄭貴妃佛寺產子一事,撤去其國寺地位,并對其進行全面徹查。
這是一個開始,也是一種信號。
“佛與道,我不了解。我只知宗教凌駕于政權之上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在這件事上,我不站佛、不占道,不站相國寺、亦不占你。”
宗教可以有,可以百齊放,但不該越線,更不該把百姓當提線木偶。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