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司馬睿畢竟年紀小,他沒有想到,他聽從司馬駿等長輩的勸說,以司馬家大局為重,犧牲老師謝衡的做法,讓本來對他頗為看重的謝衡冷了心。 —— 青州戰事結束后,趙廣也決定班師回轉長安。 漢軍從征討幽州開始起,已經連續在中原幽、冀、司、兗、徐、青六大州郡征戰了一年以上,雖然戰事總體上比較順利,勝仗也打了不少,但趙廣也已發現,軍中厭戰情緒越來越強烈,不少立下功勞的將校,已經恨不得肋生雙翅,回轉家中與妻兒團聚。 立了戰功,回轉敘功之后,就能分得田地、奴仆還有豐厚的賞賜,這些東西只有實實在在拿到手里了,才是自己的。 要是再開戰,誰也不能保證還能活著回來,萬一要是戰死,那豈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最可悲的還有,一旦戰死,功勞雖然會有,也會賞賜家人,但享受的不是自己,這怎么看怎么都不劃算。 在將無戰意,士無戰心的情況下,強行與東晉開戰,那不是智者所為。 更何況,急攻江東,漢軍不可避免要在柴桑、合肥、壽春和晉軍惡戰,能不能強攻下來,漢軍諸將,包括馬融、張賓等謀士思來想去,都覺得沒有必勝的把握。 先穩一穩,從江東內部瓦解分化,比之一味強攻要有余地的多。 除了上面的原因外,趙廣還有一個不得不回的理由。 他這個皇帝,登基已經有四年,娶妻納妃也有張星彩、諸葛婉、胡芳、拓跋燕四個女子,但偏偏還未生下一子半女。 后繼無人。 這已經嚴重的影響了漢國朝堂的運轉,影響了官員、將領、百姓對漢國未來的信心,就連遠在漠北的柔然游牧部落都已經知曉,漢國皇帝沒有子嗣,一旦趙廣有個意外,那整個漢國的國祚和根基都會動搖。 所以,為了漢國的長久穩定,黃崇、張華、魏容、傅僉等人一致認為,必須讓皇帝陛下留在長安,必須讓皇帝陛下夜夜操勞不休,不生下兒子決不允許他再行出征。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