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1章 長安盛景-《黃天之世》
第(2/3)頁
而在作為屏障八省內外,更是部落繁多,還有一些番邦小國。
東夷、北狄、南蠻、西戎,大小國度、番邦部族多達上百之數。
北疆的鮮卑、呼揭、丁零,南疆的驃國、盤越、撣國、西域的車師、烏孫、龜茲等等。
其地域雖然大多派遣了官員管轄,也被納入了版圖,但是不少的地方還是讓其代為管理,實行的土司制度。
這些土司、番邦屬國都被按照國土面積、人口數量評級,然后冊封為土司官員,授予職位。
他們不僅需要繳納賦稅,還需要定期上貢,甚至還要貢獻兵員,提供軍隊,作為屏障,以為先鋒。
而明庭要做的,只是提供保護,開放貿易。
能夠有資格在長安常駐使臣的,也只有那些稍大一些的番邦屬國,但是就算是如此,這一數量也達到了四十余部,足以見如今明國國威之盛。
而一些并沒有上表臣服的外國,也在鴻臚寺內擁有專屬的使者館。
而除去掌管番邦屬國、他國外交之外,凡國家大典禮、宴饗、經筵、冊封、進歷、進春、傳制、奏捷等也皆由鴻臚司處理。
正是因為如此,權柄日重,鴻臚司如今才有了禮部四司之首的名號。
“上國天官容稟。”
一名身穿著錦袍,腰掛著鈴鐺的使者神色雖然惶恐但是卻沒有讓開道路,而是硬著頭皮仍然擋在前方。
那使者的語調頗為奇怪,但是漢話說的確實不錯。
“我等聽聞上國天君領軍返朝,請問何時才能收到召見,與我等交接的官員說好今日告知我等,但是不見蹤影,我等無奈不得已才攔阻天官。”
官方的稱呼之中,許安都是以道君的身份出現。
那些流傳于國內的傳言之中,不知道為什么也傳入了國外,一些部族和國家真的以為其是天神,所以都是口稱天君,而后天君的稱呼便開始流傳了開來。
到現在,在這些番邦屬國之中,都是口稱上國天君來代指許安。
“我等也是怕覲見之時,失了禮儀。”
那使者拿起手帕擦了擦額頭之上的汗珠,他是龜茲的使者,對于漢地的文化頗為了解。
他知道原來漢庭統治之時,若是禮儀不符合規范,惹來皇帝不喜,輕則多罰貢獻,重則懲戒國主,所以他寧愿得罪鴻臚司的官員也要問個清楚。
蔣雨神色先是一沉,但是隨即便是想起了什么來,低聲咒罵了一句,露出了一絲無奈。
之前那幾個外使館的文員結伴出去往東市走了,多半是忘記了交代這些使者,才有引出了這些事情。
龜茲使者心中微寒,那鴻臚司的官員罵人似乎用的俚語不是官話,他確實根本就聽不懂在說些什么,當下也只能是立在原地,不斷的擦拭著額頭上冒出的冷汗。
“道君有令,長安連宴七日以慶天下安定。”
“第七日的朝會會召見你等,到時候自有我司官員前來引導,不必驚慌。”
“第五日會有專人領你們學習禮儀,這幾日的時間,你們可以暫且休息。”
蔣雨言罷,推開一眾使者便要離開。
不過他感覺自己說的話有些太過于生硬,這些使者的國家歷來恭順,偶爾也當稍微給予點面子。
“你們也不必要守著使館之中了,這幾日的盛會,不妨也去看看。”
“你等可以回館稍作準備,值守的軍兵那邊我會派人知會。”
“這……”
一眾使者皆是面露喜色,峰回路轉,他們不僅得到了想要的答案,甚至還被獲準出館。
要知道作為使者進入長安,都被限制只能在外使館和鴻臚司內活動,輕易不允許上街。
“多謝天官。”
一眾使者紛紛稱謝,一時間蔣雨的耳畔又是一陣喧囂。
蔣雨沒有再繼續停留,邁步向著前方鴻臚司的主閣快步走去,很快便走入了閣中。
一眾使者則是歡天喜地的離開了長廊,往著外使館的方向快步走去,他們早想看看這長安到底是什么樣的模樣。
進城之后便被直接帶到了外使館中,根本根本沒有機會游歷長安一番。
他們原本身處本國,哪里見過如此巨大的城池。
一眾使者沉浸在喜悅之中,卻沒有注意到有一道視線從剛剛開始便一直停留在他們的身上,那視線正是從鴻臚司主閣的方向投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