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4章 定制-《黃天之世》
第(2/3)頁
大朝會之上宣讀的事情都是已經擬定好的事情,宣讀的命令,詔令,而非是商議。
宣政殿上,日月星辰九旗立于其上,日旗在中,其余八面旌旗則是分立于左右。
丹陛之上,許安頭戴太清魚尾冠,穿著一身赭黃色的道袍,正襟危坐于紫座之上。
許安目光微微向下,掃向下方一眾軍將官員的身上。
宣政殿內,一眾武將皆是身穿戎裝,頭戴鐵冠。
三府六部二十四司的理政官員皆是身穿深衣,按照品級的不同衣服的顏色也是各有不同,頭上所佩戴的冠帽也有著一點細微的區別,如今的明國國內實行的是九品分級制,官員共分九品十八級。
官員軍將上任之后,都會分發兩套禮服
一品至二品,穿紫服。
三品至四品,著緋服。
五品至六品,穿藍服。
七品至九品,皆穿青服。
武將是原來的戎裝改造而成,稱為“武服”。
文官的衣袍還是保持著前漢時的舊貌,只是改變了顏色,許安并沒有做出太多的改變。
許攸身穿著紫袍,站立于丹陛之下,他的目光看著手中的詔書,面對著眾人而站,口中宣讀著詔書的內容。
許攸的聲音中氣十足,宣政殿的巧妙的設計,使得許攸的聲音能夠清晰的傳入殿內眾人的耳中。
現在許攸所宣讀的正是軍隊調防,還有防區的變更。
現在天下已經安定,漢庭已經被滅亡,那么原來的軍區設定自然是需要改變。
比如說巴東軍區曾經是為了制約荊州而設立,主要的軍事力量集中于白帝城、江關一帶。
現在荊州已經投降,各城也相繼變為軍管,荊州的水師戰船,不是被被鑿沉,就是被改造成普通的民用運輸船。
作為屏障的行省自然是不能懈怠,仍然要保持著充足的武備以應對各種各樣可能發生的意外情況。
但是國內承平,一些地方也很有必要馬放南山,刀槍入庫。
荊州、益州作為內省,自然是不能保有那么多戰船,讓內地的行省保留戰船,無疑就是弊大于利的事情。
不僅付出高昂的維護費用,還沒有任何軍事上的收益,甚至還有叛亂的隱患。
巴東軍區、太行軍區等軍區都被廢除,內地十四州,不再設任何的軍區。
內地行省的軍隊有計劃的削減人數,精銳暫時編入直轄軍,普通軍卒則是就作為守備部隊,逐漸退居二線。
從太平道時期,許安便一直是實行的精兵簡政的形式,收攏所有的精銳進入直轄,由自己親自統領,各地只留下必備的衛戍部隊,同時以軍屯兵幫助協防。
明廷的軍屯兵并非是后世朱明的那種無法脫離的軍戶,只是接受軍事訓練的普通的農戶,在戰時需要承擔一定的兵役,只是作為輔助。
作戰主要還是靠著地方衛戍部隊和直轄軍。
直轄軍除去保衛長安地區之外,就是專門負責對外作戰,有時許安也會派遣將領帶領其中的一部軍兵前去某地駐守。
當初占據了并州,為了應對鮮卑的威脅,許安就命令李德帶領度遼營北上駐扎在五原郡中,戒備鮮卑。
之前對于西域作戰,許安也派遣張遼帶領著武驤營援助西域。
度遼軍常年在外,但是實際上還是直轄軍轄下。
如今直轄軍,騎兵共有六營二衛。
六營為:驍騎、武驤、并州、上谷、度遼、西涼,每部五千人,共有三萬余人。
兩衛為:騰驤、太平,騰驤衛現有三千人,太平衛正編也有三千余人,共計六千余人。
步兵共有三軍一團一城。
三軍一團,是指的武卒、銳士、陷陣和黃天使團。
黃天使團就是黃天使者的稱呼,正式的稱號就是黃天使團。
黃天使者現今有六千余人在編,陷陣營則只有八百余人在編,武卒、銳士兩軍滿編應是兩萬六千余人。
先后經歷青徐、彭城等連番的大戰,明軍的傷亡也頗為嚴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