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番外:圓滿一生-《庶女本姣》
第(2/3)頁
太子一襲紅衣,俊逸明朗,鮮衣怒馬,那一張臉生得俊美,帶著幾分他母妃的艷麗,又承了幾分他父皇的端正,叫那些觀賞的女子都看紅了臉。
太子妃鳳冠霞帔,被接著上了紅轎,京中百姓看著,只覺得是一對郎才女貌的璧人。
入了宮,要去拜見高堂。
皇上和懿貴妃坐在上首,一臉笑意。
皇上雖說年過四十,可依然豐神俊朗,精神極佳,只是笑起來眼角的皺紋掩不住他逐漸老去的事實。
懿貴妃一襲緋色鳳凰吉服,端坐在上首,噙著笑意,歲月的風(fēng)霜并沒有在她臉上留下痕跡,她的臉一如御園中迎風(fēng)怒放的百色海棠。只是她的氣質(zhì)和神韻更見風(fēng)情,雍容華貴,渾然天成。
一對新人叩拜了皇上和懿貴妃,禮官高聲唱和著,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
一天的儀式下來,兩個人都累得很,終于等喜房的人都離開了,太子慢慢掀開了太子妃的紅蓋頭。
她含羞帶怯,鼻尖微紅,潔白無瑕的臉帶著紅暈,讓人忍不住愛憐。
太子想,能娶到她,也是他的福氣。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太子大婚后,日子過著很舒心,太子妃雖說年輕,但東宮里的事她打理得很好,禮節(jié)也做得十分妥帖。
她時不時也去昭陽殿給懿貴妃請安,也會經(jīng)常送些東西給太子的兄弟姐妹們。
大家都很是歡喜。
過了幾年,太子妃生下一個女孩,可惜沒活過一歲便夭折了。
太子妃很是悲慟,還好有太子時時寬慰,也經(jīng)常讓她的母親進宮陪伴,這才逐漸調(diào)整過來。
好在太子妃雖然失了一個孩子,太子的東宮依然只有她一個人。
后來,太子妃放寬了心,悉心調(diào)養(yǎng)了幾年,終于是生下了一對龍鳳胎。
這一對龍鳳胎也很是健康,并沒有再早早夭折。
紀承曜也看著自己的親妹妹嫁了個好夫君,雖說成日拌嘴,是一對活脫脫的歡喜冤家,但駙馬對自己親妹妹的愛意和愛護,他也是看在眼里的。
后來,晟宣帝駕崩,太子登基。
太子妃也順理成章成了一國皇后。
他登基后,母妃成了母后,雖然母后不說,可他卻偶爾能撞見母后拿著以前父皇的東西出神。
他成了皇帝,后宮也多了些人,可他去的最多的,還是皇后那里。
不為別的,他是真心喜歡皇后的,他們是結(jié)發(fā)夫妻。
他登基十三年后,母后也離他而去了。
記憶中的母后總是艷麗奪目的,即使到了油盡燈枯之時,母后的臉也依然看得出年輕時的芳華。
她躺在金玉榻上,喃喃道:“母后也算活得久了,陪了你和卿兒幾十年,母后看著你們成家立業(yè),你也慢慢從一個青澀的新帝變成了明君,孫兒女們也平安長大,母后覺得很欣慰。”
“皇后是個好皇后,你們多年夫妻伉儷,母后很放心,只是太子尚且年幼,不能不多教導(dǎo)著,也別讓他成了孤家寡人,出了兄弟鬩墻的事。”
“你父皇走的時候,說文景皇后不愿和他合葬,他這么多年一個人在下頭,也孤獨夠了,母后也能去陪他了。”
“母后曾怨你父皇,怨了多年,直到你父皇駕崩后,母后才覺得活得不如從前那邊恣意瀟灑。”
“你父皇臨走時給了母后一封信,上面寫著他對母后的一番情誼,那些年對母后的虧欠和補償。”
她閉了閉眼:“怪只怪母后被迫入了皇家,而他也是這天下最不能一心的人。”
母后徐徐說了許多,他眼眶卻濕潤了,淚不自覺地滴下來。
“曜兒啊,母后羨慕你,也羨慕卿兒,你們都得了自己的一心人,可母后和你父皇,終究是不圓滿的了。”
“母后走了,別太想念母后,母后有你和卿兒,是母后修來的福氣。”
宮人悲泣,御醫(yī)上前把脈,悲慟高呼太后駕崩。
他終于還是在那一瞬哭出了聲。
他這一生,榮華富貴,錦衣玉食。妻子是自己的摯愛,父母也將他視若瑰寶。他兢兢業(yè)業(yè)幾十年,也成了世人口中的明君。
他想,他這一輩子,也沒什么遺憾了。
———
番外就寫到這里,基本也都寫完了,很感謝朋友們對這本書的喜歡和支持。
這是我寫的第一本書,當(dāng)時一腔熱血就寫了,所以在構(gòu)思和人物塑造上可能不是很好,希望大家多多包涵。
我看到有朋友說,看不出皇上對姣姣有多大的愛意,其實我覺得看一個人的愛意,不是看他說什么,而是看他做什么。本書的設(shè)定,皇后之下第一人就是貴妃。姣姣那章冊封禮,是我參照了明朝冊封皇后的冊封禮來寫的,可見皇上對姣姣的冊封禮的重視,還有那件禮服,也是皇上很早就讓人做了,這些如果沒有愛意支撐,我覺得是不會做到這么細心的。
當(dāng)然,每個人的理解不一樣,大家都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即使這本書是我寫的。
我自詡不是一個勤快的作者,但還有一些小可愛能一直陪伴著這本書,我很感動。
最后,謝謝大家這半年多的陪伴,我們下一本書見啦~
(本章完)
太子一襲紅衣,俊逸明朗,鮮衣怒馬,那一張臉生得俊美,帶著幾分他母妃的艷麗,又承了幾分他父皇的端正,叫那些觀賞的女子都看紅了臉。
太子妃鳳冠霞帔,被接著上了紅轎,京中百姓看著,只覺得是一對郎才女貌的璧人。
入了宮,要去拜見高堂。
皇上和懿貴妃坐在上首,一臉笑意。
皇上雖說年過四十,可依然豐神俊朗,精神極佳,只是笑起來眼角的皺紋掩不住他逐漸老去的事實。
懿貴妃一襲緋色鳳凰吉服,端坐在上首,噙著笑意,歲月的風(fēng)霜并沒有在她臉上留下痕跡,她的臉一如御園中迎風(fēng)怒放的百色海棠。只是她的氣質(zhì)和神韻更見風(fēng)情,雍容華貴,渾然天成。
一對新人叩拜了皇上和懿貴妃,禮官高聲唱和著,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
一天的儀式下來,兩個人都累得很,終于等喜房的人都離開了,太子慢慢掀開了太子妃的紅蓋頭。
她含羞帶怯,鼻尖微紅,潔白無瑕的臉帶著紅暈,讓人忍不住愛憐。
太子想,能娶到她,也是他的福氣。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太子大婚后,日子過著很舒心,太子妃雖說年輕,但東宮里的事她打理得很好,禮節(jié)也做得十分妥帖。
她時不時也去昭陽殿給懿貴妃請安,也會經(jīng)常送些東西給太子的兄弟姐妹們。
大家都很是歡喜。
過了幾年,太子妃生下一個女孩,可惜沒活過一歲便夭折了。
太子妃很是悲慟,還好有太子時時寬慰,也經(jīng)常讓她的母親進宮陪伴,這才逐漸調(diào)整過來。
好在太子妃雖然失了一個孩子,太子的東宮依然只有她一個人。
后來,太子妃放寬了心,悉心調(diào)養(yǎng)了幾年,終于是生下了一對龍鳳胎。
這一對龍鳳胎也很是健康,并沒有再早早夭折。
紀承曜也看著自己的親妹妹嫁了個好夫君,雖說成日拌嘴,是一對活脫脫的歡喜冤家,但駙馬對自己親妹妹的愛意和愛護,他也是看在眼里的。
后來,晟宣帝駕崩,太子登基。
太子妃也順理成章成了一國皇后。
他登基后,母妃成了母后,雖然母后不說,可他卻偶爾能撞見母后拿著以前父皇的東西出神。
他成了皇帝,后宮也多了些人,可他去的最多的,還是皇后那里。
不為別的,他是真心喜歡皇后的,他們是結(jié)發(fā)夫妻。
他登基十三年后,母后也離他而去了。
記憶中的母后總是艷麗奪目的,即使到了油盡燈枯之時,母后的臉也依然看得出年輕時的芳華。
她躺在金玉榻上,喃喃道:“母后也算活得久了,陪了你和卿兒幾十年,母后看著你們成家立業(yè),你也慢慢從一個青澀的新帝變成了明君,孫兒女們也平安長大,母后覺得很欣慰。”
“皇后是個好皇后,你們多年夫妻伉儷,母后很放心,只是太子尚且年幼,不能不多教導(dǎo)著,也別讓他成了孤家寡人,出了兄弟鬩墻的事。”
“你父皇走的時候,說文景皇后不愿和他合葬,他這么多年一個人在下頭,也孤獨夠了,母后也能去陪他了。”
“母后曾怨你父皇,怨了多年,直到你父皇駕崩后,母后才覺得活得不如從前那邊恣意瀟灑。”
“你父皇臨走時給了母后一封信,上面寫著他對母后的一番情誼,那些年對母后的虧欠和補償。”
她閉了閉眼:“怪只怪母后被迫入了皇家,而他也是這天下最不能一心的人。”
母后徐徐說了許多,他眼眶卻濕潤了,淚不自覺地滴下來。
“曜兒啊,母后羨慕你,也羨慕卿兒,你們都得了自己的一心人,可母后和你父皇,終究是不圓滿的了。”
“母后走了,別太想念母后,母后有你和卿兒,是母后修來的福氣。”
宮人悲泣,御醫(yī)上前把脈,悲慟高呼太后駕崩。
他終于還是在那一瞬哭出了聲。
他這一生,榮華富貴,錦衣玉食。妻子是自己的摯愛,父母也將他視若瑰寶。他兢兢業(yè)業(yè)幾十年,也成了世人口中的明君。
他想,他這一輩子,也沒什么遺憾了。
———
番外就寫到這里,基本也都寫完了,很感謝朋友們對這本書的喜歡和支持。
這是我寫的第一本書,當(dāng)時一腔熱血就寫了,所以在構(gòu)思和人物塑造上可能不是很好,希望大家多多包涵。
我看到有朋友說,看不出皇上對姣姣有多大的愛意,其實我覺得看一個人的愛意,不是看他說什么,而是看他做什么。本書的設(shè)定,皇后之下第一人就是貴妃。姣姣那章冊封禮,是我參照了明朝冊封皇后的冊封禮來寫的,可見皇上對姣姣的冊封禮的重視,還有那件禮服,也是皇上很早就讓人做了,這些如果沒有愛意支撐,我覺得是不會做到這么細心的。
當(dāng)然,每個人的理解不一樣,大家都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即使這本書是我寫的。
我自詡不是一個勤快的作者,但還有一些小可愛能一直陪伴著這本書,我很感動。
最后,謝謝大家這半年多的陪伴,我們下一本書見啦~
(本章完)
太子一襲紅衣,俊逸明朗,鮮衣怒馬,那一張臉生得俊美,帶著幾分他母妃的艷麗,又承了幾分他父皇的端正,叫那些觀賞的女子都看紅了臉。
太子妃鳳冠霞帔,被接著上了紅轎,京中百姓看著,只覺得是一對郎才女貌的璧人。
入了宮,要去拜見高堂。
皇上和懿貴妃坐在上首,一臉笑意。
皇上雖說年過四十,可依然豐神俊朗,精神極佳,只是笑起來眼角的皺紋掩不住他逐漸老去的事實。
懿貴妃一襲緋色鳳凰吉服,端坐在上首,噙著笑意,歲月的風(fēng)霜并沒有在她臉上留下痕跡,她的臉一如御園中迎風(fēng)怒放的百色海棠。只是她的氣質(zhì)和神韻更見風(fēng)情,雍容華貴,渾然天成。
一對新人叩拜了皇上和懿貴妃,禮官高聲唱和著,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
一天的儀式下來,兩個人都累得很,終于等喜房的人都離開了,太子慢慢掀開了太子妃的紅蓋頭。
她含羞帶怯,鼻尖微紅,潔白無瑕的臉帶著紅暈,讓人忍不住愛憐。
太子想,能娶到她,也是他的福氣。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太子大婚后,日子過著很舒心,太子妃雖說年輕,但東宮里的事她打理得很好,禮節(jié)也做得十分妥帖。
她時不時也去昭陽殿給懿貴妃請安,也會經(jīng)常送些東西給太子的兄弟姐妹們。
大家都很是歡喜。
過了幾年,太子妃生下一個女孩,可惜沒活過一歲便夭折了。
太子妃很是悲慟,還好有太子時時寬慰,也經(jīng)常讓她的母親進宮陪伴,這才逐漸調(diào)整過來。
好在太子妃雖然失了一個孩子,太子的東宮依然只有她一個人。
后來,太子妃放寬了心,悉心調(diào)養(yǎng)了幾年,終于是生下了一對龍鳳胎。
這一對龍鳳胎也很是健康,并沒有再早早夭折。
紀承曜也看著自己的親妹妹嫁了個好夫君,雖說成日拌嘴,是一對活脫脫的歡喜冤家,但駙馬對自己親妹妹的愛意和愛護,他也是看在眼里的。
后來,晟宣帝駕崩,太子登基。
太子妃也順理成章成了一國皇后。
他登基后,母妃成了母后,雖然母后不說,可他卻偶爾能撞見母后拿著以前父皇的東西出神。
他成了皇帝,后宮也多了些人,可他去的最多的,還是皇后那里。
不為別的,他是真心喜歡皇后的,他們是結(jié)發(fā)夫妻。
他登基十三年后,母后也離他而去了。
記憶中的母后總是艷麗奪目的,即使到了油盡燈枯之時,母后的臉也依然看得出年輕時的芳華。
她躺在金玉榻上,喃喃道:“母后也算活得久了,陪了你和卿兒幾十年,母后看著你們成家立業(yè),你也慢慢從一個青澀的新帝變成了明君,孫兒女們也平安長大,母后覺得很欣慰。”
“皇后是個好皇后,你們多年夫妻伉儷,母后很放心,只是太子尚且年幼,不能不多教導(dǎo)著,也別讓他成了孤家寡人,出了兄弟鬩墻的事。”
“你父皇走的時候,說文景皇后不愿和他合葬,他這么多年一個人在下頭,也孤獨夠了,母后也能去陪他了。”
“母后曾怨你父皇,怨了多年,直到你父皇駕崩后,母后才覺得活得不如從前那邊恣意瀟灑。”
“你父皇臨走時給了母后一封信,上面寫著他對母后的一番情誼,那些年對母后的虧欠和補償。”
她閉了閉眼:“怪只怪母后被迫入了皇家,而他也是這天下最不能一心的人。”
母后徐徐說了許多,他眼眶卻濕潤了,淚不自覺地滴下來。
“曜兒啊,母后羨慕你,也羨慕卿兒,你們都得了自己的一心人,可母后和你父皇,終究是不圓滿的了。”
“母后走了,別太想念母后,母后有你和卿兒,是母后修來的福氣。”
宮人悲泣,御醫(yī)上前把脈,悲慟高呼太后駕崩。
他終于還是在那一瞬哭出了聲。
他這一生,榮華富貴,錦衣玉食。妻子是自己的摯愛,父母也將他視若瑰寶。他兢兢業(yè)業(yè)幾十年,也成了世人口中的明君。
他想,他這一輩子,也沒什么遺憾了。
———
番外就寫到這里,基本也都寫完了,很感謝朋友們對這本書的喜歡和支持。
這是我寫的第一本書,當(dāng)時一腔熱血就寫了,所以在構(gòu)思和人物塑造上可能不是很好,希望大家多多包涵。
我看到有朋友說,看不出皇上對姣姣有多大的愛意,其實我覺得看一個人的愛意,不是看他說什么,而是看他做什么。本書的設(shè)定,皇后之下第一人就是貴妃。姣姣那章冊封禮,是我參照了明朝冊封皇后的冊封禮來寫的,可見皇上對姣姣的冊封禮的重視,還有那件禮服,也是皇上很早就讓人做了,這些如果沒有愛意支撐,我覺得是不會做到這么細心的。
當(dāng)然,每個人的理解不一樣,大家都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即使這本書是我寫的。
我自詡不是一個勤快的作者,但還有一些小可愛能一直陪伴著這本書,我很感動。
最后,謝謝大家這半年多的陪伴,我們下一本書見啦~
(本章完)
太子一襲紅衣,俊逸明朗,鮮衣怒馬,那一張臉生得俊美,帶著幾分他母妃的艷麗,又承了幾分他父皇的端正,叫那些觀賞的女子都看紅了臉。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