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先去熬煮間取了半鍋高湯。 這些高湯是用兩只整雞、兩只整鴨、兩只豬肘以及一整根金華火腿熬出來的,湯色濃白,還沒端過來,濃郁的鮮香味兒便充滿了整個房間。 一旁的邱振華贊嘆道: “俗話說,無雞不鮮、無鴨不香、無肘不濃、無火腿不成湯……這味兒還真是不錯,下功夫了啊。” 要想把湯熬到這種程度,沒有五六個小時是不行的。 而且在熬之前還要做很多準備工作。 比如火腿要切成大塊后用熱水浸泡半小時以上,泡出多余的鹽分,同時去掉肉中的腌漬味兒。 另外肘子得貼著骨頭剖開,把骨頭露出來,這樣香味才散逸得更徹底。 而雞鴨也需要對半剖開,做成半片雞和半片鴨。 另外鴨頭雞頭、以及爪尖也需要剁掉。 至于熬煮時候也有很多講究。 熬煮時候放入大蔥,但一小時后就得撈出來,因為蔥在湯里熬煮時間過長會有蔥臭味兒產生,影響湯的品質。 謝保民用密網布將盛來的湯過濾一遍,濾出骨頭和肉的殘渣。 接著把湯盛在湯鍋里。 他沒有繼續擺弄湯,而是拿來一些鴨胸肉、豬里嵴以及雞胸肉,順便又做了一些蔥姜水。 “師弟,清水芙蓉這道菜其實跟開水白菜一樣,都需要把熬好的濃湯做成清澈見底的清湯,這樣顏值才高,賣相更漂亮。” 謝保民一邊用菜刀麻利的給雞胸肉鴨胸肉剔除筋膜,一邊講解著這道菜的制作要領。 做這道菜,不僅需要運用開水白菜和芙蓉雞片兩道功夫菜的制作精髓,同時還要加上高超的擺盤技法,才能做出讓人驚艷的清水芙蓉。 所謂清水,自然就是清湯了。 而芙蓉,則是用芙蓉雞片的方式做出來的荷花。 聽完謝保民的敘述,林旭頓時震驚不已。 開水白菜和芙蓉雞片單獨做就夠折騰人了,師父居然還把兩道菜結合在一起,果然海王不是人人都能當的。 林旭看了看鍋里的濃湯,又看了看正在忙活的謝保民,有些好奇的問道: “那你現在做這些是干什么?這些肉是菜里要用的嗎?” 一旁的邱振華搖了搖頭: “不,這是掃(sào)湯呢,把這些肉做成肉蓉加進湯里,利用蛋白質的吸附性把湯里的雜質吸附出來,這樣濃湯就變成了清湯。” 掃湯? 這就涉及到了林旭的知識盲區了。 迄今為止他接觸的都是一些家常菜品,還沒怎么接觸過高端菜。 所以一聽這個名詞,就彷佛置身于知識的荒漠中一樣。 邱振華見他好奇,便接著說道: “其實好多菜都有這一步,除了開水白菜之外,像雞豆花、清湯燕菜、清燉獅子頭等菜品,也都需要用清湯來增加菜品的賣相。” 記下來記下來! 以后拍視頻的時候狀若隨意的說出來,不就顯得很高大上嘛。 林旭恨不得掏出小本本。 這時候,謝保民把剔除筋膜的鴨胸肉切成小塊,接著放入料理機中,加入一些蔥姜水,打成肉蓉。 他一邊操作料理機一邊說道: “過去都是用刀剁碎,一邊剁一邊還得挑里面的筋膜,就這些肉,不花個一個小時別想剁好……感謝科技帶來的便利啊!” 邱振華也附和道: “是啊,想想年輕時候,每次掃湯之前剁肉蓉都累得胳膊疼,現在好了,料理機一打,分分鐘就成了。” 你倆這可一點都不夠傳統啊……林旭好奇的問道: “料理機打出來的肉蓉跟刀剁出來的一樣嗎?會不會沒有剁出來好?” 謝保民笑了笑: “這肉蓉是越細碎越好,刀剁的跟料理機打的差遠了……不過這一步可以偷懶用料理機,但等會兒做芙蓉雞片的時候就沒法這么做嘍。” 說話的功夫,顏色紅潤的鴨肉蓉就打好了。 謝保民倒在一個小盆里,隨即又把豬肉蓉和雞肉蓉打了出來。 所有肉蓉都準備好之后,他將湯鍋放在灶上,開始掃湯。 趁著高湯燒熱的時候,謝保民用一塊細密的白布將笊籬蒙上,順便在手柄的部位系一下,做了個簡易版的過濾網。 等鍋里的高湯燒到將滾不滾的狀態后,他端著鴨肉蓉倒進了鍋里。 倒進去后還用勺子攪拌兩下。 讓肉蓉和湯充分摻和在一起。 “掃湯也是有講究的,先放顏色深的肉蓉,再放顏色淺的肉蓉,這樣效果會更好。” 邱振華在一旁做著解說,生怕林旭看不明白。 掃湯的時候,鍋里的高湯不能燒開,不然這些肉蓉在鍋里上下紛飛,就起不到吸附湯中雜質的作用了。 很快。 一團團紅色的肉末就浮現到了湯的表面。 謝保民用勺子小心的將表面那些鴨肉蓉撈出來。 差不多撈干凈后,他又將蒙著白布的笊籬放進鍋里,將那些散落的肉蓉一并過濾出來。 鍋里的濃湯明顯變澹了一些。 但還不夠清澈。 謝保民端起準備好的豬肉蓉,往鍋里倒了一半。 攪動幾下,讓肉蓉達到湯鍋的鍋底,然后便耐心的等待成團的肉蓉上浮到湯面上。 林旭一邊看一邊感慨。 用那么多食材熬成湯,現在再用肉一遍遍把湯里的雜質過濾出來,這類菜真不是一般人吃得起的。 繼續掃湯。 等到第四遍的時候。 鍋里的湯基本上已經清澈如水,只是稍微帶了一絲絲茶色。 這湯現在已經可以用來做開水白菜了。 但謝保民還是執意將剩余的雞肉蓉倒進去,又掃了一遍。 這一遍過后。 湯的茶色基本上已經消失不見。 但鮮香味也無可避免的下降了一些。 把鍋里的殘渣打撈干凈后。 謝保民將過濾出來的肉蓉用白布包裹起來,對角系好,確定沒有縫隙之后,用棉繩系著重新吊回到清湯。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