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行啊,沒問題。” 把所有食材核對完畢,老黃小聲問道: “這螃蟹真的能仿著做嗎?咋下手啊?” 林旭笑了笑說道: “說起來挺簡單的,螃蟹蒸一下釀到殼里,掛糊炸一下做成蟹斗,再把鱖魚肉切成蟹腿的樣子,掛上脆皮糊炸一下,蟹鉗部分掛點面包糠,做成大閘蟹的絨螯,再往一塊兒拼裝成大閘蟹的樣子,這就成了。” 老黃皺了皺眉: “也就聽著簡單,我是完全做不來。” 會者不難,難者不會。 有做法流程后,對現(xiàn)在的廚師來說真的不算難,難的是當年創(chuàng)作這道菜的師傅,不知道撓掉了多少頭發(fā),才做成了這種不用拆蟹的做法。 倒是蟹斗的做法比較古老,宋朝時候就有類似的菜品,到了明朝更是被發(fā)揚光大。 《金瓶梅》中,常時節(jié)因為感念西門慶借錢周濟之恩,特意吩咐娘子做了螃蟹鮮作為報答,原文很詳細的描寫了這種美食的做法: “四十個大螃蟹,都是剔剝凈了的,里邊釀著肉,外面用椒料、姜蒜米兒、團粉裹就,香油煠(zhá,通“炸”)、醬油醋造過,香噴噴酥脆好食。” 這種流程和步驟,完全就是蟹斗的做法,可見當時蟹斗的盛行。 正聊著,謝保民來了。 等拍攝組的工作人員準備妥當,今天的國宴就正式開拍。 滬上國宴是歡送宴,宴會第二天尼克松就乘專機離開,所以飯菜豐盛上略遜杭州國宴,但因為雙方對本次訪華都比較滿意,還簽署了跨世紀的上海聯(lián)合公報,所以這場國宴更顯得人情味一點。 頭道菜是暗示尼克松訪華產生蝴蝶效應的蝴蝶拼盤,接著是八小碟,內容跟杭州國宴的八味小碟大同小異。 剩下的菜品是:青豆蝦仁、掛爐烤鴨、花籃豆腐、蟹形桂魚、冬瓜盅、小籠湯包、花色甜點、豆沙湯團。 其中的青豆蝦仁,是尼克松吃龍井蝦仁不太過癮,所以加了道類似的蝦仁菜品。 而掛爐烤鴨也是京城國宴上的烤鴨沒吃夠,臨走前再吃一頓。 至于豆沙湯團,是尼克松下飛機吃的第一頓飯,當時他是在滬上落地的,下飛機就吃了頓滬上特色的早餐,對湯團念念不忘,所以臨走還要再吃一頓解解饞。 雖然政治立場不同,但尼克松本人還是挺喜歡神秘的東方大國,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又分別來過一次,算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了。 高大爺說道: “冬瓜盅最多半小時就能蒸好,這個下手晚點兒,烤鴨的鴨坯已經準備好,最多一小時就能做成烤鴨,都不需要太長時間,先做八小碟和蝴蝶拼盤吧,那幾只螃蟹也蒸上,等會兒晾一下就剔肉。” 林旭和謝保民答應一聲,便各自準備去了。 高大爺親自負責今天的主菜蝴蝶拼盤,這道菜品相對于花籃冷盤簡單一些,但創(chuàng)意依然十足。 尤其是蝴蝶那惟妙惟肖的造型,讓人嘆為觀止。 高大爺先拿著一根比較直一點黃瓜切成黃瓜條,用糖醋汁腌著。 這些黃瓜條泡軟入味之后,可以用來做蝴蝶的觸須,另外也可以墊在蝴蝶肚子的部位,把蝴蝶的造型撐起來。 整個蝴蝶拼盤需要用到山藥、胡蘿卜、黃瓜、香腸、海參等多種食材,每種食材都提前烹制好,再改刀擺盤。 所有食材拼湊在一起之后,就成了傳世名菜蝴蝶拼盤。 林旭把螃蟹解開繩子刷洗干凈,再扎起來擺到蒸盤里,全都擺好,送進蒸柜進行蒸制。 忙完這些,他便跟謝保民一起做八小碟,也就是八道涼菜。 其中的熏魚、蓮藕、黃瓜、蟄頭跟杭州國宴的做法一致,不過今天新增了肴肉、脆腸、白切雞和醋皮蛋。 這些菜的做法都不難,雖然肴肉的傳統(tǒng)做法需要過夜,但今天倒不必這么較真,肉鹵好帶湯放進冰箱里,等凝固了拿出來改刀就行。 拍攝場地外面,戴建利沖大伯戴岳豐好奇的問道: “明天是不是該咱們拍了?” “對,明天十八號樓和十七號樓聯(lián)合拍攝,到時候你好好表現(xiàn),別給咱川菜抹黑。” “放心吧大伯,我明兒要做不好就說是淮揚菜廚師,絕對不會給川菜丟臉。” 戴岳豐摸了摸拐杖,有種想給侄子兩下的沖動。 一旁的寧守邦攔著說道: “要是我們家小利啥時候跟建利這種性格就好了,那孩子脾氣太執(zhí)拗,真擔心他以后會發(fā)展成啥樣。” 戴建利說道: “這請放心,絕對比寧叔你的成就高,他現(xiàn)在不光學烤鴨,別的菜也開始嘗試了,說不得能成為寧家廚藝最高的人呢。” 寧守邦:“……” 我剛剛干嘛非要攔那么一下呢? ———————— 本章5000字,求訂閱,求月票!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