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章:群龍無首-《武道從大佛果實開始》
第(1/3)頁
“就不做了?”
出乎預料的答案,讓婁洪失神,難以置信的反問。
“我這人其實很怕麻煩的,要是連您都講不通,那就說明此間世界并不需要公義,或是偉力強權,或是時候未到。那我獨善己身,自行其道便是,干嘛為了不需要,不合時宜的事,冒那么大風險?!?
周商雙手端著海碗淡淡一句后,便又喝起了面條。
只剩下瞠目接著,滿臉凌亂的婁洪,楞在那里半天沒有動響。
……
楚江城、望江樓頂
曾經豪奢的宴廳,如今成了辦公的地方。
宴臺全被撤走,如今宴廳的正中擺放著的,是一張楚江全景的沙盤,涵蓋楚江上下十數個鄉鎮。
不論任何時代,新事物總是會遭到排斥的,尤其是楚江城這樣的九江交匯處。
南來的,北往的,行商的,坐賈的,三教九流匯聚而成的楚江城,勢力錯綜復雜。
也就只有閔家這樣楚江的地頭強龍,才能主持這樣的新項目,不至于通寧渠胎死腹中。
而隨著一條條渠引通開,楚江人也漸漸發現,閔家的通寧渠,并不只是開條從楚江通往永寧的渠引這么簡單。
而是要開十數條相互關聯貫通的大型渠道網絡,通城只是一個功能,此外還涵蓋蓄水、澆灌,不僅能有效疏通年年泛濫的楚江,更是能讓楚江城多出萬傾良田。
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意思是。
當你做的一件事,能讓大家都看到好處,那么支持的人便會很多。
閔家的通寧渠,在經歷最初的不愉快后,發展可謂如火如荼。
因為有越來越多本在觀望的,或是反對的,加入到了支持的行列中。
而有了這樣多的助力后,通寧渠的工作已經不再是鄭乾的工作重點。
可以說,如今的望江樓頂層宴廳,明顯是分成兩個工作區域。
一部分是以中心沙盤為主的,關于通寧渠的建設,每日進進出出的閔家弟子,還有傳音筒似的閔家主,都是這個項目的工作人員。
而另一部分,則是以永寧城的變化為主,自通寧渠的工作步入正軌后,鄭乾便開始收集關于永寧城的情報。
每日除了梳理、監督通寧渠的工作進度外,其余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了查看永寧城的情報上。
說實話,對于這種行為,姜讓是十分不理解的:“您若是想知道永寧的情況,直接讓商行呈報過來難道不是最方便準確的么,若是有顧慮,那就弄一條內部暗線,我這兒還有一副傳音貝,您找個信任的下屬發下去,我覺得周商這個小伙子就不錯,您想知道啥情況就去問,不就一目了然了么?!?
“再不行,您就直接回去,何苦這樣相隔幾百里的,每日收些霧里看花似的消息?”
“洞幽察微有洞幽察微的優點,霧里看花有霧里看花的妙處?!?
正在翻看情報的鄭乾聞言笑笑,旋即指著桌上那些堆疊一起的信箋,向姜然問道:“就像你說的,既然通寧渠項目已經開了個好頭,有閔家主主持大局,我在不與不在情況都相差不大,那我為什么不回去呢?”
“對啊,您為什么不回去永寧呢?”
相處這段時間,姜讓已經確定二十年間那些個如流星般璀璨,又如煙花般消散的勢力,全都是由眼前之人搞出來的,敬佩固然是敬佩的,但更多的則是不解。
參考之前過往案例,姜讓不經意間生出一個念頭,剎那之間,這個只是不經意閃過的念頭,便長成了一顆參天大樹:“難道您不打算回永寧去了?”
“我想回永寧,但現在不能回。”
鄭乾沒有回答,只是將手中信箋放下,淡淡道。
“什么意思?”
姜讓滿腦袋的問號:“為什么想而不能?”
“一條需要被托著才能浮起的船,是行不遠的?!?
鄭乾淡淡道:“有些東西,只有離得足夠遠,才能看得清楚真切,因為時間和距離,會讓一切事物,露出其真實的品質。而品質的成色,才是決定去留的關鍵,而不是情感與念頭。”
“所以您之前突然來到楚江城,就是為了要看清乾坤商行的本質?”
聽到這話的姜讓難以置信,反問道:“可那商行不是您從無到有一手建立的么,難道還會出問題?”
“所有關于未知的嘗試,成功不過僥幸,失敗才是常態?!?
鄭乾淡淡道:“若是從無到有一手建立便能包成,那么我又怎么會失敗那么多次呢。”
“......您管首腦離開導致的發展停滯,勢力崩潰叫做失敗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