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日,許羽到得極早,天蒙蒙亮就站在了坊市口。這里已有大量散修隊伍聚散,采藥的,挖礦的,野外探索…… 許羽甚至在一支小型隊伍中看到了一張熟悉的面孔,正是住他隔壁的老宋。 老頭背著竹簍礦鎬,正與五六個同行說笑,旁邊站著兩名抱臂冷臉的散修,背負著弓箭,厚背砍刀等物,一看便是司職于戰斗的修士。 宋老頭談得正歡,不曾發覺許羽的目光,許羽也沒有上前與其搭話的意思。 又等了一段時間,挖礦,采藥的務工隊伍走了數批,才陸陸續續有散修推著壘得高高,被黑布蓋住的板車自四面八方匯聚而來,他們分成了規模大小不一的數支隊伍,正是許羽所等的行商隊伍。 許是為了避開人流高峰,這些商隊集結比野外務工隊伍稍晚些。 他從中挑選了一支規模中等的商隊,走上前去。 為首的散修領隊是一名臉上有著長長刀疤的漢子,著皮甲,挎弓矢,配長刀。 見一面生少年上前,只是冷冷地撇了一眼,便不再注意。 只一眼,他便大致判斷出了來人意圖,無非是要跟隊去往紅河坊。 夾帶幾人同去對他們而言并不是什么困難事,且有搭伙費這樣的潛規則在,外快是惠及整支商隊的,只要不夾帶太多無關人員,導致在野外風險變高,沒有成員會有多的怨言。 許羽來前也對個中門道做了一番了解,客氣問道: “道友怎么稱呼。” “龔萬。” “不知去紅河坊,如何計費?” 這疤臉龔萬顯然帶了不止一次人,他指間夾著一根長生煙,唑了一口,吐出一連串的規矩: “隨隊往返一塊下品靈石,包兩餐,單趟三個時辰腳程,隊伍會在紅河坊停留三到五天,過時不候。今趟加不了人,要來下周這時候在這里等著就行。” 兩坊之間隔著西南地區常見的密林,只有一條羽化仙宮以大神通修出的青石板路通行,長度逾百里。 路面平坦,足以讓一些符篆載具,或是馬車于其上奔馳,只不過這些行商大部分都是為上頭跑腿,多是些苦哈哈,哪有錢供養符器馬匹。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