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和《安加拉》集團不同的是,我如今入職的集團是一個相當正規的企業。管理層幾乎都是名牌大學畢業或者干脆就是海歸。 我平生第一次感受到了真正的國內職場精英的頻率。他們的才華,抱負都讓我欽佩,拼搏精神更是讓我汗顏。 本著向大家學習的我卻漸漸地發現,他們的一下價值觀讓我很是困惑和不解。 難道是我在俄羅斯待得太久和國內的思想意識都脫離了?還是我這人天生就和大家不一樣?我覺得如今就連自己的三觀都落伍了,就別提自己的品味追求了。 原來自己就是一個長著洋面孔的鄉巴佬和這些精英人士少有共同語言。 除了工作以外大家更關心的就三件事:炒股,炒房,移民。這些都超出了我的能力和認知。 和《安加拉》的那些經理不同的是,我們這里的經歷還沒有一個人是本科學歷一下的,不僅人人一口流利的英語,更是以英語的掌握成度來作為學識和見識的評判標準。自然,我們這里也不需要什么翻譯部了。 剛開始我遇到同事他們和我打招呼《hello!》我就回答《你好》。我以為是因為我的外表給別人造成了困惑大家才這樣同我這樣說話的,后來,我才知道這只是同事們之間最正常的交流方式,倒是我的回答讓大家誤會,我在強調自己的漢語很精通。 呵呵……這一點真的少有人能和我感同身受了吧! 更讓我感到奇怪的是,在集團內部的會議上,竟然大量地充斥著英語。我甚至懷疑發言人是不是用漢語已經無法表述清楚自己的意思了。這可是我在俄國公司里從來都沒遇到過的。 我想起安德烈笑著說,我去美國可千萬別學說一口美國腔,那可只適合在美國說!我如今在國內,可卻每天要聽到各種腔調的英語。 要說我學俄語,源于我那特殊的血統也許情有可原,可是,同事們對英語的癡迷卻讓我感到莫名其妙了:喜歡聽歐美的歌曲,追原版的美劇,是大家共同的品味。 不僅對自己的英語精益求精,更是對孩子的英語教育達到了變態的成度:會說話就給請英語家教,必須選擇雙語幼兒園,使用英語原版教材的國際學校…… 就算學語言出身的我也對此佩服的五體投地。 英語意味著什么呢?我合上自己手里的牛津詞典。陷入了沉思。 對于英語,我們都知道它的重要性。英語是傳播最廣泛的語言,作為一門外語,是一種國際性的、官方的交際語言。英語是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泛的語言,是進行國際交往的重要工具。 據說,全世界70%以上的郵件是用英文書寫的;在全世界的廣播節目中,60%是用英語進行的;世界上的科技資料絕大部分是用英語發表的;絕大部分的國際會議以英語為第一通用語言;英語是聯合國的正式工作語言之一。 不過,英語在世界上如此普及也就是近兩百年的事。在十八世紀中葉發生了近代以來的第一次科技,英國在全世界第一個實現了由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的轉變。由此國力大增,對外極力推行殖民主義。 在這種情況之下,英語便開始成為很多的殖民地的官方語言以及成為母語。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