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天啟聽后站起身來,笑道:“可算是聽到他的消息了,急遞里怎么說。” 韓爌回道:“是登萊巡撫送來的急遞,言他們已經看見國舅爺的王命旗牌出現在海上,故奉之前一有國舅爺的動向就即刻八百里急遞進京的旨意,向內閣報了此事。” “有他回來的消息就好,只是不知道他帶回糧食沒有。” 天啟點點頭說道。 魏忠賢則問道:“既如此,皇爺,是否讓內閣和司禮監立即下道旨意,讓國舅爺即刻還京奏明籌糧情況?” “準!” 天啟應了一聲。 “遵旨!” 這時候,太監劉若愚稟道:“皇爺,該用膳了。” 天啟因此道:“進膳吧。” “是!” 劉若愚答應著就讓底下宦官端了粥來。 天啟一看見這清湯寡水一般的粥,實難下咽,不由得道:“朕還是餓著吧。” 韓爌見此,便不由得勸道:“陛下還是進些食吧,不然恐傷了圣體呀!” 天啟道:“朕實在不想喝粥了!” “陛下是仁德之君,寧委屈自己,也不愿委屈邊軍和百姓,饒是漢文帝也不過如此也!也是臣無能,忝為首揆,竟不能為君父之憂于萬一。” 韓爌說著就拭起淚來。 “饒是如此,外面還有不少豬油蒙了心的士人還說皇爺是不體察民情的無道昏君!” “可事實卻是,他們眼里沒百姓沒社稷,而偏偏要將這些都怪罪在皇爺身上!” “他們對奴婢沒好話也就算了,畢竟奴婢也是上不得臺面的人,可他們對皇爺也沒好話,我大明真是白養了他們!” 魏忠賢也因此埋怨起來。 “好啦!說這些能有什么用,現在關鍵是得等張貴回來,看他有沒有帶糧食回來。” 天啟無奈地道。 “陛下,國舅爺也不知道帶沒帶糧食回來,以臣之見,不如先讓百官們捐些糧吧,至少不能讓陛下您真的這樣一直喝著粥,而使圣體虧損了下去。臣家里還有些薄糧,大約五百來石,愿皆捐出來,為君父分憂。” 韓爌這時忍住提議道。 天啟聽后道:“這倒也是個辦法,順便看看有多少臣子還愿意捐糧出來,明日午朝,于朝堂上提出此旨吧。” “遵旨!” 韓爌和魏忠賢答應了一聲。 次日。 因皇帝突然要上午朝而進宮準備參與朝政的高攀龍則對趙南星等文官笑說道:“陛下突然要上午朝,想必還是跟漕糧有關,別是開始要服軟妥協了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