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袁可立這時問道。 “不排除這種可能。” 張貴回了一句后,就道:“算了,且不管他,考成法推行后,就有理由對拒不執行清丈田畝事的官員罷黜革職,乃至流放抄家!接下來,就該是清丈田畝和追繳逋賦的事。” 說著,張貴就看向袁可立、陳子壯、盧象升二人:“不知你們三位商量好先在哪里開始清丈沒有?” 其中,陳子壯和盧象升二人是天啟下旨新補的制策司大臣。 而兩人現在還都算于少壯派官員,被提拔進制策司自然為將來新政推行培養后進,而避免將來出現變法主干大臣斷代的情況。 在張貴問了后,袁可立就先回道:“我們覺得還是先在南直隸和浙江兩地開始清丈最妥,這兩地占大明稅賦最多,只要這兩地清丈成功,接下來其他地方的清丈也就不成問題。” “先難后易,甚好!” 因制策司就在勤政殿左側書房,故而天啟也常在這里參與聽政,且在聽袁可立說后,也說了一句。 張貴見天啟開口,便拱手道:“陛下,臣亦認為先在南直隸和浙江兩地清丈最妥,這樣就可以盡快讓大部分逋賦繳歸國庫,而使國庫盡早充裕起來,強兵惠民之政也能盡快得到施行。” “不如就設一浙直總督南下負責清丈事,專司清丈田畝事?” “另外,為了盡快追繳逋賦到國庫,不如收稅的事包給臣的西廠來收,而不交給以總督、巡撫為代表的文官們來收,這樣做為的是避免底下官僚胥吏陽奉陰違,借著追繳逋賦的名義去橫征暴斂于百姓!而且,這樣也能讓西廠和文官們互相監督,督撫藩臬等官若清丈不明,則西廠在征稅時就可以通過貧戶稅負遠高于富戶的現象揭發出來,而西廠若于正稅外以損耗之名加征甚多,督撫巡按等亦可揭發。” “諸卿以為如何?” 天啟聽后就向袁可立、陳子壯、盧象升三人征詢起意見來。 袁可立等本就不是不知變通的迂腐清流,要不然也不會因為支持變法而入制策司,聽張貴這么說,袁可立也就先說道: “回陛下,臣認為這樣很好,按祖制,本當由各地糧長交稅進京,而繞開官府征稅。如今西廠代表陛下去各糧長征稅,也是撇開官府,附和祖制之意,不算是干涉官府之政。” “沒錯,饒是國舅爺為西廠提督,因只是代陛下收稅,也算不上是外戚干涉地方民政。” 陳子壯也跟著回道。 盧象升則道:“國朝最難之變法就在于太祖不欲令官府直接參與征稅,而恐貪官污吏斂財于民,而也因此造成多有百姓因承擔運輸稅糧而破產者,如今國舅爺提出讓西廠代陛下去收稅,倒也算是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既未違拗祖制上不欲令官府直接參與征稅的本意,也避免百姓再因運稅糧進京而破產。” “還能讓地方官少了借運糧之事盤在剝生民的機會!” 天啟回道。 “陛下圣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