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張貴忍不住笑了。 拋開事實談過錯,那還怎么談? 難道是要學秦檜來個莫須有,強行安個過錯? 天啟也怒極反笑,看著李標,問道:“你想讓朕給孫傳庭、周遇吉二人安個什么罪?” “至少陛下不能偏袒這二人!” “這二人靠近幸外戚上位,私德有虧,乃奸邪之輩,豈能擔當督撫總兵重任?天下人無不質疑其德!” “就算二人現在沒有勾結建奴,將來也會勾結建奴,陛下不能不防!” “對于這種私德有虧者,陛下授予邊防重任,不問其德;卻對清流言官刻薄寡恩,就因為安翰林等輕信建奴細作之言,就動輒抄家殺頭!陛下這是不公!” “為君當持正,陛下既然要不拘一格用無德之人,為何就不能對有德之人寬仁一些?!” 李標侃侃而談起來,舌綻蓮花,但話里話外,意思無外乎一個,孫傳庭、周遇吉這種人道德上已經有原罪,所以已經不是君子,現在不犯錯將來也會犯錯,而安桐這些人道德上沒有原罪,所以即便現在犯錯了那也還是君子。 以道德治國是清流文官們治國議政的準則,也是他們借以黨同伐異的工具。 首先外戚、內廷、勛貴、武臣、后宮、庶民等凡是非文官陣營的都屬于道德上就不可靠的勢力,有道德上的原罪。 另外,與這些陣營親近或有關系的文官個人,也屬于有道德上原罪的人,等于屬于摧眉折腰事權貴的小人,已經不算是君子。 當然,非文官陣營的人如果巴結他們,自然也會有禮賢下士、清正有德這樣的美名。 “陛下,臣請斬禮部左侍郎李標!” 張貴給投在自己門下的陳子壯遞了個眼色,陳子壯便會意地站了出來,且直接朝李標丟了個炸彈,要求皇帝斬殺李標! 這種時候,張貴自然不會親自下場再跟一個禮部左侍郎斗。 他只會在涉及保自己該保的人的時候才會親自站出來。 至于打壓不跟自己對付的文官清流,他不用親自出馬,讓跟自己理念一致的文官出馬比較合適,也就是所謂小弟。 而且這樣也能讓皇帝知道,文官的確不是鐵板一塊,而因此讓皇帝有更大的底氣去做出真正屬于自己內心的判斷。 李標和翰林清流們很意外,他們沒想到陳子壯會直接要皇帝殺李標。 似乎一點文臣士大夫之間的情誼也不講,要直接撕破臉的節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