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敕曰:禮科左給事中周朝瑞、翰林侍讀學士安桐……罔顧社稷安危,受建奴細作賄賂,而污蔑邊臣……當梟首而傳于各邊文武悉知,而使其安心守邊殺虜……欽此。” 當孫傳庭和周遇吉接到旨意后,一時頗感意外,眉目不自覺舒展開來。 “臣接旨!” 孫傳庭和周遇吉歡喜地接過旨意后,孫傳庭才向傳旨的內宦問起了緣由,然后才得知敢情是國舅張貴救了他們。 接著,孫傳庭和周遇吉就看了周朝瑞等的首級一眼。 突然,兩人有種劫后余生之感。 因為他們自己也沒想到自己的結局會和之前一些邊臣的結局不一樣。 兩人自然對張貴力保他們的行為感激不已。 尤其是,西廠竟為此事抓捕到李永芳女婿揭開建奴陰謀,而徹底為他們洗刷冤屈這事,更讓他們不得不承認,國舅張貴雖然身為外戚,但明顯更把社稷安危放在心上。 “我們倆這一下子都欠國舅爺太多了!” 孫傳庭感嘆起來,且看向周遇吉道: “就說我孫某人吧,之前在知縣任上受其推薦入武備學堂,如今才得以在數年內得任封疆;如今又因為國舅爺力保,而不用擔下通敵之罪,得以繼續效命沙場;都說士為知己者死。” “知我者,國舅爺也!” 隨即,孫傳庭又補充了一句。 話里話外,他似乎都不再顧忌張貴是外戚,而直接表達起對張貴的敬重之意。 “沒錯,若不是國舅爺,我現在還在京營蹉跎歲月呢。” 周遇吉也跟著說道。 “不過,我沒想到的是,國舅爺會讓陛下直接殺了彈劾我們的言官,還將其傳首九邊,這樣一來,我們算是也跟著把言官往死里得罪了。” 孫傳庭苦笑著說道。 大明史上第一例言官被傳首九邊,居然是因為他和周遇吉的事,這不讓清流言官恨死他們才怪! 在孫傳庭看來,只怕清流言官早在心里計劃著,等將來重新掌控朝政大權后,就趕緊為今日這事翻案,為安桐、周朝瑞等正名,而要為安桐、周朝瑞等正名,就得把他和周遇吉的罪定死! 周遇吉點頭,問道:“以孫公之見,我們該怎么辦?” “既然不可能再讓言官們滿意,那只能讓陛下滿意,讓國舅爺滿意!讓天下漢人滿意!” “多打勝仗,打得越多越好,越大越好,只有這樣,我們才越安全!” “功績是很難掩蓋了的,就比如武廟昔日所指揮的應州之戰,翰林官們再想掩飾,也很難徹底掩飾掉。” 孫傳庭道。 “您說的是。” …… 傳安桐、周朝瑞等首級于九邊的傳奉官來了寧遠。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