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既如此,朕以后也行這樣的仁政,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天啟笑著說了起來。 孫承宗這里在聽天啟這么說,只得道:“陛下自當如此想,對于忠義者,而當使其昌榮!” 天啟這里則問著夏允彝:“你且說說,除了發個‘救災光榮戶’這樣的獎章,你還做了哪些‘順我者昌’的事?” “回陛下,臣對于愿意聽從臣政令的士紳,也的確并非只是給予榮譽表彰,也會順其求利之心,幫著他們投錢開辦各類新型作坊,與官府合作。” “而臣的官府則去和西林書院或西山工業司談合作,讓他們來這里和臣的官府一起合作開辦作坊,并讓當地一些聽后的士紳投錢合作,使規模可以擴大。” “比如之前臣根據士紳們向西廠納稅情況所認定的一些“納稅光榮戶”,臣就帶著他們一起投錢,和西林書院的學員們,在睢州開了肥皂作坊、蜂窩煤作坊還有肥料作坊,這些士紳們就賺了不少。” 夏允彝回道。 天啟聽后也就點了點頭道:“看來你的確是治政有方,讓士民皆得富足。” 夏允彝道:“陛下過獎!臣也是受國舅爺之所學啟發而已。” “噢,是嗎,他怎么啟發你的?” 天啟問道。 夏允彝稟道:“回陛下,國舅爺說,土地乃百姓生存之本,亦是朝廷安民之本,而內患發生皆在于土地被豪強兼并,故而為政者,當抑制土地兼并,令士紳等豪族不與百姓爭田地,而要這樣做,不僅僅是以嚴法禁錮,還要以利導之,如興辦實業,讓士紳等豪族將投錢取利的途徑從兼并土地轉移到興辦實業上來,這樣既使士紳等豪族有更大的利可圖,而又能抑制土地兼并。” 天啟聽后笑了起來:“堵不如疏,對豪族以錢生利之心予以引導,使其不以兼并土地的方式取利,的確比只一味用嚴令禁錮要好。但就這實業之利,對于良田萬畝乃至十萬畝以上的大族而言,恐還是吸引力不足吧,他們哪怕多加一成租子,也比辛辛苦苦地開辦這些作坊要賺得多。” 天啟說的是實話。 作為皇帝,他自己就是大地主之一,因為他有自己的皇莊。 所以,天啟很清楚,土地經濟的效益雖然不高,但剝削難度低,只要名下良田足夠多,如幾十萬畝那種,獲得的租子比幾個作坊的收益簡直不要高太多,關鍵還不用操心技術泄密與市場變動,因為人總的吃飯,糧食是永遠的硬通貨。 “陛下說的是,良田廣袤者或者采巨礦者,自然看不上這點利,但絕大多數良田不多的士紳還是看得上的,而這就夠了!” 夏允彝回道。 天啟聽后點頭:“是啊,能讓大多數人支持新政就夠了,沒必要人人滿意。” 天啟說著又道:“事實證明,新政的確值得推行,另外,夏卿才是能夠讓新政推行成功的能臣。朕決定,讓夏允彝升任歸德知府,在開始在歸德府推行新政!” “臣領旨!” 于是,接下來,夏允彝便開始在整個歸德府主持推廣新政。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