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本侯贊同陳部堂的觀點。” 張貴這時說了一句,道:“再以程朱理學束縛世人,只會使大明只有壞人和呆子,而呆子自然易被壞人忽悠,壞社稷人心;” “如此,大明必然無救,社稷必然難保,必然如前面的王朝,因民不聊生而亡!” “而啟民以智,至少可以讓大多數人不易為壞人忽悠。如今我們要清算士紳,就得讓百姓不易被忽悠,真理不被歪曲,正義不被抹黑!” “如此,才能實現君王與百姓共天下,使百姓站在我們這邊。” 袁可立則笑道:“時下大明禮崩樂壞,許多制度已的確不合時宜,如原有之宗藩制度,連許多宗室子弟自己都不愿意遵循之例,程朱理學或許也到了不能再為官學之時。鄙人也承認若真要使百姓愿同朝廷一起清算士紳,就得啟民智,欲啟民智,便不能只讓其做程朱門徒。” “也罷,既如此,仆也沒有意見,只要真能讓大明中興,便足矣。” 韓爌也跟著回道。 張貴又道:“要教化百姓,得有更多的人愿意去做這件事才行。” “所以,我們得讓更多的讀書人,愿意去培養愿意去教化百姓,得有很多這方面思想一致的讀書人。” “西林書院現在就在做這件事,但靠西林書院不夠,朝廷也得做起來,比如設個資政學堂,選年輕官員進入該學堂,教以這方面的思想,也可以先讓新科進士去學堂受訓。這樣的話,民間有西林書院,朝廷有資政學堂,就能為以后進一步改制作準備,也能培養起更多愿意去開啟民智的讀書人。” “設資政學堂的事,就由鄙人上疏。” 袁可立道。 陳子壯道:“那鄙人還是利用《大明日報》直接通過報紙影響天下士子,引導他們到西林書院接受新學。” 韓爌也道:“仆就根據各地奏疏為你們甄別,哪些年輕官員適合入資政學堂,作為將來中興之棟梁!” “如資政學堂真能設立,則西廠以后就只從西林書院、武備學堂、資政學堂畢業的學員中選用官校。” 張貴這時說道。 “東廠也是一樣!” 這時,魏忠賢走了進來,說了一句。 張貴見此笑道:“如此更好。” 魏忠賢笑道:“東廠自然要向西廠看齊才是。何況,咱家也明白,照現在這個情況,我們這些人是因為改制而聚在一起,目的是為了讓大明中興,如果大明中興不了,則我們這些人都得死無葬身之地,只有大明真的能中興,我們這些才能都不會落下千古罵名!尤其是對于決斷這一切的皇爺!更是如此!所以,咱家怎么能不盡心呢。” 袁可立這時問道:“魏公公,陛下可是召我們有事?” 魏忠賢收住笑容:“沒錯,皇爺有旨,明日勤政殿廷議平叛一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