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徐孚遠沒有阻止他,只靜靜地看著他,因為他在初次聽到這消息后,也是這樣的表現。 直等到湯震孺沒再揮拳后,他才沉聲說道:“你先冷靜一點。按照山長和懋中他們的分析,應該是我們均田均役的行為刺激到了軍中一些已廣有良田的子弟,使得近衛軍中出現了叛徒。” “那他們也不應該謀害國舅爺!行如此忘恩負義的卑鄙手段!若非國舅爺,他們當中有幾人能有如今的地位!” 湯震孺雖然與張貴素未謀面過,但因為西林士子很多人都知道,張貴是他們在思想啟蒙上的真正老師,也是引領著他們能走到現在,解救無數民眾,清楚無數劣紳的先驅,所以,他對張貴可能遇害的消息,才一時無法接受,彷佛一下子失去了一位思想上的引領者,一時也就讓他有了剜心之痛。 “山長和懋中他們已經去南京,準備拜見趙部堂,以打探真實的情況。但我們不能因此就停止均田均役的事!” 徐孚遠繼續說道。 湯震孺點了點頭,道:“只是,這吳江的大族董氏,遠沒有其他士紳私兵那么好對付。剛才,他家的族人親口說,這董氏主動分了田地給他們的族人,還給自己的佃戶雇工提高了待遇,只怕還順便有抹黑我們西林鄉兵。所以,真要清算吳江董氏,不能貿然去清算,得準備充足的兵力。” 徐孚遠點了點頭:“看來這吳江董氏有高人指點。” 說著,徐孚遠就又道:“既如此,我們就先暫時守住滸墅關,將這一情況,告知于書院,等書院派更多鄉兵過來,再做打算。” 湯震孺點頭,又問道:“山長他們去了多久?” “昨日出發的。” “國舅爺若真遇害,就只能靠趙部堂主持江南大局了。” …… 浙直總督趙彥此時也已得知張貴在清江浦遇害的事。 而趙彥在得知此事的時候,也整個人幾乎驚厥倒地。 作為一個變法改革派,他很清楚,張貴對于整個天啟朝變法大業而言,有多么重要。 因為,很多時候,他趙彥也不得不承認,饒是袁可立,在變法遇到難題時,也沒有國舅張貴善于處理,尤其是在說動皇帝支持變法這方面。 要知道,變法最怕的就是皇帝對于變法改革的事出現意志動搖。 畢竟,這個時代還是君主專制,皇帝的態度最為重要。 而皇帝的利益很多時候是天然和改革存在矛盾的。 因為皇帝本質上就是最大的封建地主。 盡管天啟是一位銳意革新的帝王,也是一位對局勢洞若觀火的帝王,但皇帝自己的利益天然決定了他不一定會支持改革,也隨時會趨于保守。 比如歷史上宋仁宗和宋神宗,都經歷了一個銳意革新到意志消沉的過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