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京師。 內閣首輔韓爌急匆匆來到了天啟的寢居之所。 一般情況下,只有在八百里緊急軍務出現時,韓爌才會不經通報,直接闖入天啟私地。 “陛下,薊州來報,有號稱十余萬韃子大軍,攻占遵化入關,直逼京師而來!” 天啟因而也沒生氣,相反也意識到了問題很嚴重,并很快就聽到韓爌向他奏報有韃子入關的消息。 “十余萬韃子大軍?這么大規模。是蒙古諸部嗎?” 天啟神色凝重地問道。 韓爌道:“急遞上說,有建奴人,也有蒙古人。” 天啟聽后迅速明白了過來:“看來是勾結在一起了!果然當我大明在關外遼南一帶具備攻勢后,即便朕還在令各邊對蒙古人輸入糧草茶鹽,也還是無法阻止其為了壓制我大明崛起,而要與建奴一起勾結的決定。不同勢力之間,果然不能指望靠錢糧就能換來彼此和平相處。” 說著,天啟就道:“立即召閣臣九卿廷議此事!今夜就拿出一個議程來。” “遵旨!” 沒多久,吏部尚書袁可立、兵部尚書盧象升等皆來到了勤政殿,并得知了十余萬韃子入關的事。 可能沒有十余萬。 畢竟只是號稱。 但大量韃子入關也的確是個事實。 而擺在大明君臣面前的是,近衛軍一大半兵力在遼南輪戰,又有一小半被張貴帶著南下去了,在京畿只有三萬兵力。 三萬兵力防守京城是足夠了。 但大明新政推行了這么久,天啟的胃口自然不是只滿足于擊退韃子,而是要讓韃子有來無回,使其明白,大明關內不是來了就能輕易離開的。 袁可立和盧象升等也都明白皇帝的心思。 故而,袁可立道:“下詔勤王。” 盧象升也表示贊同道:“沒錯,陛下,韃子能戰之兵有限,如今既然號稱十萬,薊州那邊又的確發現數萬韃子,那說明韃子這次是傾巢出動。若能借勤王之名,將各邊兵馬匯集,予以聚殲,則必能重挫韃子元氣,使其十年乃至二十年不敢窺伺我關內!” 天啟點頭:“準!此次聚殲來犯韃子一事,各路勤王兵馬,俱聽大司馬盧卿節制。” “遵旨!” 于是,沒多久,勤王詔旨便經內閣發布出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