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大明內部實行變法改革到現在,國庫早已充盈,朝廷自己的兵馬也增加了不少,甚至不少官兵已經在遼南和西南的實戰中,早已錘煉成了戰斗素養與指揮能力不錯的帝國骨干。 這里面,遼南是指的與建奴的作戰。 而西南則是西南土司的叛亂。 話轉回來。 正因為這樣,對于大明的執政者們而言,也的確該將解決遼事提上日程。 而解決遼事不只是解決建奴。 如今的大明執政者們已經都有一個共識,即解決遼事除了解決建奴,還得解決已不服從朝廷管教的遼地將門。 所以,袁可立才說解決遼地將門,得先解決建奴。 天啟等也沒有異議。 于是,接下來,大明便開始有序地準備著收復沉陽與廣寧兩處要塞的會戰。 天子直屬的近衛軍開始更多的抽調往遼南去,還有其他客軍,如在四川的白桿兵,也都陸續增調去遼南。 打仗打的都是錢。 猶如一句話所言,窮則戰術穿插,富則火力覆蓋。 大明現在很富,所以,大明打這場會戰也沒用什么竅門,就只是大量增兵增炮。 在后方,兵部不停地從國庫掏銀子讓工業司生產更多火器火炮。 工業司則拿著這些錢瘋狂地擴大著生產規模,設培訓學堂,設識字算數班,并以包吃住為誘餌,吸納了大量流民來接受培訓,做新的工人。 小書亭 正好眼下關中大旱,許多關中流民因此都往京師流動,給了工業司充足的人力資源。 而且在實現計件制的情況下,大量技術工人除了睡覺吃飯和上廁所,幾乎連軸轉的不停地把一根根槍管炮管鍛造出來。 于是,許多火器和火炮被生產了出來,基本上一個近衛軍新兵一入伍,就能領到一把燧發銃,關鍵是在上戰場時,還能換得新銃。 這還是在控制啞火率的情況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