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袁可立不由得苦笑道:“沒想到變法改革走到了這一步,竟要到不得不改圣賢道理的地步!” “何以,我大明中興竟真的到了不是只靠損有余而補不足就能中興的地步,而是到了要行霸道野蠻之術于外邦的地步。” “這是沒辦法的事。如果不這樣做,那就只能如祖大壽被剮前向陛下所說的那樣,把多余的漢人都屠了,然收天下刀劍,放馬南山,不再談征伐之事。苦外夷還是苦漢民,朝廷必須拿出一個決策。” 張貴言道。 陳子壯是嶺南人,與外夷交往接觸比較深,所以知道禮待外夷根本只會滋長外夷寇掠中國的野心,且知道外夷只畏威而不慕德,也就說道: “圣賢道理本就只是說說而已,治國還是務實為要。何況,歷朝歷代的亡國教訓表明,苦本國百姓,皆只會導致亡國。不如試試苦外夷,或許是國朝打破國運不能過三百年桎梏的機會!” “朕已經說過,朕是與漢人共天下,這句話不是朕信口胡說,而是時勢所然!禮部部議一下,推薦誰去朝鮮一趟,議開礦于該國一事。” 天啟這時也下旨表態支持在朝鮮開礦。 陳子壯因而回了一聲:“遵旨!” “開礦意味著要投注大量人力和財力,尤其是朝廷開礦,要滿足朝廷的需求,就不是小規模,也就需要更多的人。” “如今,天下流民被工業司和新編軍隊吸收的差不多。所以,要想增加可以由朝廷控制和組織的人力資源,就不能指望著有新的流民產生,何況現在大明因陛下銳意革新,許多民眾已安居樂業,故已經很難產生流民。要增加人口,就只能從制度上著手,把大量控制在權貴官僚手里為奴為婢的無地人口解救出來,使其能為朝廷出力。” 張貴說著就又道:“首先就是軍戶被大量變成衛所軍官奴隸的問題!” “衛所制本是為實現軍隊自給自足,但因為軍戶田產到近兩百年后的現在為軍官所奪,再加上軍戶繁衍,原先的軍戶之田已不足以支撐家業,所以除逃亡的外,大部分已淪為軍官奴隸,受其奴役。朝廷何不對衛所制改革,解救出大量軍戶來,由朝廷給他們安排出路?” “其次就是嚴重的蓄奴制度。天下權貴士紳蓄奴已非常嚴重,有些權貴士紳生活驕奢淫逸到奴婢如云的地步。” “總之,這些漢人本可以在朝廷的組織下,作為強國富民的力量,但卻如今成了權貴士紳們驕奢淫逸的資源。” 說到這里,張貴就陳詞道:“陛下,朝廷不能將人口多的壓力留給自己,卻把人口多的好處留給權貴士紳們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