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郭之琮勐把桌子一拍,叱喝道:“你們大膽,竟敢這樣威脅本院!” 張雄聽后持刀走近問道:“這么說,中丞是不愿與我們一起舉兵以清君側了?” “倒也不是!” 郭之琮果斷秒慫,道:“朝中如今的確有奸臣,要清君側也不是不可以,只是不能草率,九邊可只是你們一鎮起兵?” “自然不是,大同、延綏、固原、寧夏、山西五鎮也會起兵?!? 王承允回道。 郭之琮聽后道:“看來只薊鎮與遼鎮、甘肅三鎮未參與?!? “甘肅太遠,沒聯絡,薊鎮和遼鎮皆是他張國舅自己人,自然不會清君側。” 張雄回道。 “這次朝廷改革衛所制,廢軍戶,誠然傷及到了你們根本,奪了你們役使軍戶之權。你們六鎮起兵欲清君側,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你們可有想過一旦兵敗的后果?” 郭之琮詢問道。 王承允道:“豈能未深思熟慮?朝廷兵馬無非集中在薊遼與京畿,我們清君側,打下京師確實很難,但如今朝廷銳意革新的根源其實不在京師,而在西山,以及在西山工業司名下的工廠作坊,那上百萬工匠與百姓。西山那些人本是流民,只是被張國舅這個奸臣給變成了逼迫朝廷改革的鞭子。我們只要屠掉西山那些人,朝廷就沒有了變法改革的鞭子,也就沒有了動力。” “正是這個道理。這些流民本就是多余之人,就該全部殺掉,而不使之成為朝廷負擔。” 張雄跟著附和起來。 王承允繼續道:“另外,除了屠戮西山,我六鎮兵馬一旦棄守邊鎮,就能南下如韃子一樣,屠掠關內百姓,亦如安史之亂之事,使朝廷疲于應付,將來待我們殺得天下生民大減,朝廷又不能聚殲我們時,自會招安我們。到時候,我們依然能為國守邊。而朝廷則因為生民大減,自不必再需要改革而養更多生民,只怕光是為休養生息都得花費十年以上的光陰?!? “或許待我六鎮兵馬大亂關內后,韃子也會再次入關搶掠,到時候朝廷只怕會對自己如今的行為感到更加后悔。”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