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劉宗周則據理力爭道:“就算是成廟有言此地該為大明所據,然贈予李氏又何妨,李氏也不過是我大明藩邦而已。” 說著,劉宗周道:“陛下,咸州既早已為李氏王國所有,就不該再索要,而徒起紛爭。這樣反而不符合圣人之道!以臣看,不如將建州之地也贈予女真,令其自立藩國,撤奴兒干都司之設。而息干戈也!國家之強在德不在大,朝廷沒必要再為這些蠻夷之地,派兵駐守而徒耗國帑。另外這樣也算是對外夷藩邦示禮待之意。” 陳子壯則直接問道:“國朝本有實力吞并漢化他國,使之為我中華一部之地,為何要禮待?!” 陳子壯這話的意思就是,我本來有實力壓迫他,為什么還要尊重他。 “因為仁!” 劉宗周厲聲回答了陳子壯的質問,道:“為政以德,當行仁道!像大宗伯這般,因其國弱,就吞并之,豈不有悖仁道?!” “對于未入中華者,皆為蠻夷逆賊,行仁道只會養出中山狼!昔日北宋對西夏倒是仁道的很,也沒見西夏因此不侵擾北宋!咸州不收,建州不要,若將來蠻夷要據遼東,在總憲看來,是不是遼東也可以不要?” 陳子壯說著就轉身向天啟道:“陛下,祖宗之地不可棄,至于仁道,臣認為也只當施于本朝之民,而非外夷!不然,皆會養出中山狼來。因為素來蠻夷皆畏威而不慕德,不先吞并同化之,則始終難免背離反噬之禍!” 天啟點頭:“陳卿所言極是。朕已準你昔日所奏。今日所議是讓你們廷推去朝鮮的大臣,而不是此議可不可行。” 劉宗周是真心覺得朝廷這樣做有失儒家仁道,屬于典型的霸道,與他的“為政以德”也就是道德治國觀念嚴重不符,也就繼續諫阻道:“陛下!臣請召李氏王國所派在朝中的使臣來問,聽其此事是否乃天朝霸道之策!陛下,就算要收回咸州,朝廷也應該先了解一下李氏的態度。” 陳子壯道:“收回祖宗舊地,何必管別人怎么看。主動送回,最好。若不肯,無非行刀兵之事!” 劉宗周聽后當即道:“陛下,臣劾大宗伯陳子壯離經叛道,只知霸蠻之術,乃誤國誤君之臣,當罷黜之!”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