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天啟也很無語,他讓魏忠賢查過劉宗周,因而也很清楚,劉宗周的確是個清廉如水的官,另外也的確剛正,在監督百官上也很賣力,不給誰留情面,連他自己的門生故吏都不留情面,也算是難得的孤臣。 官品上的確沒有瑕疵。 所以,天啟也就一直沒跟他翻臉。 而歷史上,劉宗周也的確對得起大明,在明亡時,選擇絕食而死,只是作為一名大儒,他歷史上一直主張加強大明道德建設來挽救危局。 急于拯救大明的崇禎帝歷史上在啟用劉宗周后,也聽不進去劉宗周的所謂以德治國,也就沒采納他所謂“先修德治心,親近儒臣,這才是為治的根本”的建言。 所以,劉宗周在歷史上也算是壯志未酬。 而這一世,因為天啟即位這幾年,朝廷動蕩很大,許多朝臣鋃鐺入獄乃至被誅殺,再加上,劉宗周雖然庶務不行,但在做御史言官時的考成的確算是優等,也就做到了左都御史,掌都察院。 而都察院因為有前朝臺諫的功能,所以,也會常被稱為臺諫。 此時,天啟在知道劉宗周告內閣的狀,還要面見自己后,感到很無語之余,也頗為煩悶,也就不由得對制策司的親信大臣們道:“這老酸儒,真以為朕不會殺他嗎?真是茅坑里的石頭!人家朝鮮的使臣都沒意見,他還在這事上糾纏不休!你們內閣也是好意,人家也不領情。” “陛下!臣請命去和他談談。總憲是學問大家,當代大儒,難免有些迂腐,也就誤以為大宗伯是在無事生非,有悖圣賢道理。其實,如今索要咸州,正是為循圣賢道理,而使工業司的上百萬生民生計得以延續?;蛟S將這些道理說給他,他才會明白。” 袁可立素來和劉宗周走得比較近,也就請求去勸勸劉宗周。 同作為文官階層的一員,袁可立倒也不想讓劉宗周因為不能接受大明對外政策的改變而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同時也導致朝廷內部在政見上的紛爭越發激烈。 “派人打把傘跟著袁卿去!” 天啟點首,袁可立的面子他還是要給的,畢竟遼南能收復,袁可立立下了大功,又是第一個支持他改革的文官。 “謝陛下!” 袁可立也就出了西苑,來見劉宗周。 劉宗周此時仍頂著炎炎烈日,跪在宮闕下,高喊著要彈劾內閣諸大學士瀆職擅權,竟不票擬他奏疏,且因此要求面圣的話。 哪怕是汗如雨下,也還在堅持。 袁可立走了來,一見到劉宗周,就道:“你何必如此,閣老們是善意,你難道真不明白?” “不票擬臺諫奏疏,就是瀆職擅權,乃失德之舉!這善意,我若領了,也會跟著失德!”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