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續寫《永樂大典》?” 天啟剛出關,應該說是出自己的御用實驗工坊,就聞知了張貴要續寫《永樂大典》的想法,且還特地召見了張貴,問起這事來。 天啟雖談不上非常好大喜功,但也的確希望可以在自己在位期間,修撰一兩部大典,以彰自己這個帝王的文治功業。 畢竟一個帝王是否算得上明君,看得不僅僅是武功,也要看文治的。 何況,天啟如今也開始想讓后世之人記住他的天啟朝在變法改制十年后,已開始中興,大明再度已進入盛世。 而這個時代證明盛世的方式之一就是修書! 所以,在張貴提出這一想法后,天啟就心動了。 在天啟這么問后,張貴也就回道:“是的,陛下,這也算是繼承成祖文皇帝之基業,發揚我大明文脈之盛,以彰陛下未負祖業之功?!? 天啟點了點頭。 而張貴則又道:“而且,自成祖文皇帝編寫《永樂大典》后,我大明赫赫揚揚已歷國祚兩百余載,這期間有煌煌大才者,大書者,不說多如繁星,至少也是不可勝數,尤其是自陛下繼位以來,廣開民智,科舉擴張,使天下學問通達者增益極多,難道陛下就真的要坐視這些新出之學問新出之賢士思想,在百年之后漸漸消弭而不為人所知嗎?” “就比如宋公(宋應星)所寫之《天工開物》,還有畢公(畢懋康)眼下所著之《軍器圖說》,以及大司農所撰之《度支奏議堂稿》等等。” “更重要的是,陛下您自己所積累的器械與自然之知識,這些豈能遺失?” “如今,大明很需要將此續寫進大典里,印成多份,藏于天下各處,乃至直接增建官辦藏書閣于天下,令漢人翻閱!” 燃文 “怎么也能讓后世之人更多的知道這些書,知道在國家危難時,陛下這些人是如何在治世治學的?!? “胡畏中華者,火器也!準確而言,胡畏我大明,非只火器,乃是文化底蘊,諸多實學知識與技藝積累?!? “所以,陛下,臣認為不能讓這些本是我大明所依傍的優勢丟掉,乃至被后世之人遺忘,反而使蠻夷后來居上,使百工技藝成了蠻夷的優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