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張貴在通過報刊看到這些言論后,皺起了眉頭,便因而詢問起劉宗敏來:“建奴使臣李率泰走沒有?” “已經走了。” 劉宗敏回道。 于是,張貴想了想,便吩咐說:“去查查,誰在暗中散布這些要朝廷接受建奴這種投降方式的言論!” “是!” 張貴敏銳地意識到如今在散播這種言論的,肯定不是為了國家和民族利益在考量,而是在為了自己的門戶私利! 這讓張貴為此感到無奈。 他知道,自己的確不能指望在短短科舉改制幾年內,就徹底解決許多官僚士大夫利己的心思,甚至可以說,永遠也解決不了。 畢竟人性就是如此。 總有人對于兵家之事,只會算自己的賬,不會算國家與民族的賬。 張貴其實也知道,自己如今能讓大明走到今天這一步,也該知足。 而且以大明現在的處境,已經很難再會在幾十年內滅亡,他也只需要想辦法保證自己家族的平安與富貴即可。 但張貴如今已不自覺地處在在了參與執政大明的位置,就很難不去考慮做出自己內心認為最正確的選擇。 畢竟他與這個時代的達官貴人不同,他受到的教育告訴他,在做抉擇時,是應該要考慮長遠的國家與民族利益的。 尤其是作為肉食者。 因為國家是統治者的工具,作為肉食者,不能毀了自己的工具。 “臣廣西道御史馬光裕劾國舅張貴擅權肆惡,獨攬朝政,有當誅大罪十二條!” 不過,讓張貴沒想到的是,就在他得知有大量不利于朝廷對待建奴既定方針的言論出現在市井時,廣西道御史馬光欲卻突然上疏參劾他,而且直接列舉了他三十二條大罪。 這是令很多人都沒想到的。 眾人倒不是沒想到馬光裕會編造出這么多條張貴當誅的大罪,而是沒想到馬光欲會有這么大的膽量,竟敢在張貴現在已經幾乎相當于大明第一權臣的時候上疏參劾他。 溫體仁因而都不由得找到馬光裕,問道:“你可是瘋了?為何突然要如此彈劾張國舅?!” “吾并沒有瘋!而是深思熟慮后為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