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宋老大和宋老二聽得似懂非懂,一頭霧水,著急忙慌的扒拉宋枝枝和宋奶奶眼神急切,祖孫二人笑了半天才停下來解釋。 兩個哥哥聽完也是高興得不得了。 于是宋枝枝又說出來最多可以落戶一家四口的指標,她占一個,剩下三個也可以別浪費了,但是至于誰來,她就不管了,家里人自己商量就好了。 全部拿錢買錢也沒有這么多,而且根據她的記憶,這個政策也得零幾年才會終止,還有五六七年,到時候真需要了也來得及。 只是現在這四個名額不能浪費了! 宋奶奶聽完,當機立斷給京都的幾個兒子兒媳婦,還有家里的兒媳婦都打了電話通知。 宋枝枝也做好了行程規劃,期中考試參加跳級考試后去讀初三,初三中考跨省考去京都,最好是北大附中。 期中考試前有外語能力競賽,所以等競賽結束再考試完,和學校溝通一下看看還有其他手續,就去辦理后續流程。 距離考試還有個把月,也足夠家里人商議好辦好需要的手續了。 —— 與此同時,京都宋枝枝的四合院里。 接到電話也正好在家里頹喪的幾人聽了這個消息,又開心又難過,創業真的很難,即便是靠了沾光宋枝枝得來的機會。 竟然也被人給撬掉了。 白瞎了別人一番心意不說,自己也陷入兩難,不然等第一筆貨款打過來,生意再大一點,今年年底說不定都能去買個房子投個資落戶下來,給孩子們一個機會。 高興的事也帶了一點憂傷的味道。 值得慶幸的是幾個孩子初中畢業還有兩年多,這兩年多足夠他們折騰了,如果還不行,那就是命。 而且高考能再考過來也是不錯的選擇啊。 幾個人各自說了會兒,宋五叔先開口了,“大哥,我是這么想的,最先讀高中的肯定是老大和老二,其他的都要晚一年,兩年甚至三年,所以先緊著老大和老二,但這戶口上也是兩家人,不好弄!” “我也這么想的,再過兩年咱們自己買的起房子了,投資得起了也行,可枝枝這名額浪費了就可惜了,不如大哥把枝枝放到你家戶口上去做女兒,然后你們家戶口都上過去,就不浪費了。” 宋四叔補充,宋老大擰眉。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