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許世彥手里拎著兩條細鱗魚,一只腳剛跨進許家大門,就聽到自家院子里說話的動靜。 “老許大哥,我可跟你說啊,要不是咱兩家這關(guān)系,好事兒可落不到你們家。 咱大隊不知道多少人都惦記這亦工亦農(nóng)的名額呢,恨不得打破頭去搶。 回頭你跟嫂子還有幾個侄兒商議商議,定下來個人,去大安煤礦上班。” 說話的是個年近五十的漢子,穿著白色背心、藍褲子。 那白背心兒被汗水浸的有些泛黃,洗得發(fā)白的褲子上,打著幾個整齊的補丁,褲腿兒挽起到小腿肚。 許世彥皺了皺眉,這人叫啥來著? 時隔四十年,上輩子的記憶大多都模糊了,一時間竟是想不起眼前人的名字。 “老趙兄弟,真得謝謝你啊,好事兒都想著我們家。 成,你就放心吧,吃過早飯我就讓老三去隊里開介紹信,趕緊去大安煤礦報到。 老三穩(wěn)當,脾氣好,出去不惹禍,他去上班我也放心。 老二不行,那熊崽子脾氣太暴,弄不好再跟人家打起來?!? 另一個說話的,也差不多是相同的打扮,只是年紀稍大了點兒。 這會兒右手里還拎著個鋤頭,一看就是剛從地里回來。 聽見這話,原本還在皺眉思索的許世彥,心頭霍地明朗起來。 四十年前那些模糊的記憶,漸漸明晰。 七七年七月十三日,許世彥結(jié)婚第二天,東江沿大隊的書記趙大海,把公社派下來亦工亦農(nóng)的名額,給了老許家。 老許家一共五個兒子一個閨女。 老大許世先在生產(chǎn)隊當會計,老二許世安體格好干活麻利,掙工分最多。 老四許世德在青嶺小學(xué)教書,民辦教師去年剛轉(zhuǎn)正。 老五高中畢業(yè)后帶著生產(chǎn)隊的一群年輕人搞副業(yè),冬天采伐拉木頭,春夏種人參、天麻、貝母等藥材,剛提了副業(yè)隊長。 唯獨這老三許世彥,生下來身體就不好。 三歲時病的就剩一口氣兒,是許家老太太聽了個偏方,用黑牛糞外敷,救了三兒子一命。 八歲的時候又得了胃病,一直病懨懨養(yǎng)到十八才好起來。 許世彥也在生產(chǎn)隊干活,可他性子慢干活細,不如其他人掙工分多,故而時常被老爹罵,嫌他不成器。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