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蘇維忠一家四口,留在許家住了一晚,第二天早晨吃過飯就走了。 許世彥夫妻再三挽留也沒能留住。 眼見著要春耕了,都忙,能抽出兩天過來看看就好,咋可能長住? 許世彥跟隊里借了馬車,送丈人一家子去車站。 又給買了車票,送他們上了火車,這才回隊里干活。 眼見著快五一了,春耕馬上開始,地里也該收拾收拾。 去年種包米的地里,還得去打柵子。 包米秸子割倒了收走喂牲口,包米的根部還留在地里。 每年春耕前,都得用鎬頭把玉米根刨出來,所以大家都叫打柵子或者打茬子。 豆子地里不用管,犁杖一趟就行。 天氣好,刨出來的玉米根都堆積在一起,曬兩天,然后一把火燒掉。之后,就是耕田播種了。 二大隊的地,多數(shù)就在炮臺山往前,整個兒那一大片地都是。 春耕前,隊里開了會,根據(jù)每塊地去年種過什么,還有今年上級下達的指標,綜合規(guī)劃今年都種哪些糧食。 大田地里多數(shù)都是包米和大豆,尤其是大豆,多數(shù)都用來出口創(chuàng)匯了,每年都要種很多。 東北地寒,農作物生長期長,一年只能種一茬糧食。 農時不等人,種晚了到秋天,那包米豆子還都青綠的,就要下霜了。 所以這個時候,必須抓緊時間種地,不管是誰,都不能請假,必須天天出工干活。 隊里的牛馬全都套上犁杖犁地,后頭有人拿著鎬頭刨埯,有人抬著糞筐,用小鐵鍬往每一埯里戳點兒糞,再用腳撥拉點兒土蓋上一層。 沒辦法,這年月化肥少,再說就算有也舍不得用。 農家糞肥太少,發(fā)酵腐熟曬干后,少弄點用作底肥,可以促進作物生長。 前頭施肥,后頭有人挎著個筐,從手里漏出三四粒種子,準確的落入坑中,然后再用腳撥拉點兒土蓋上,踩實。 種地是個辛苦活,前面掄鎬頭的,一上午累的膀子疼。 后頭點種踩埯的,一腳壟溝一腳壟臺,一個大長壟下來,踩埯那條腿酸疼,走道都開始踮腳。 五月初的陽光已經很足了,頂著太陽干一上午活,到中午放工的時候,一個個都累的滿頭汗。 二大隊的地離著屯子不遠也不算近,中午休息的時間不夠回家,只能帶飯在地頭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