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寒暄之后,眾人分別坐在觀眾席上,安靜的看表演。 其中林英九表現的最為興奮。 他一眼認出了任劍輝,頗有幾分得見偶像的激動。 反觀錢豪、錢樂、周兆龍這三個年輕人,就沒什么表示,似乎并未認出舞臺上表演的那人,有什么特別稀奇之處。 整場表演,似乎沒有多少NG,大多數時候流暢而過。 等到一整集看完,現場觀看的許多觀眾,都不免熱淚盈眶。 這些觀眾也都是通過精挑細選的。 不說是‘群中演員’,至少都是香江幾所大學的學生。 他們有一定的文化功底,舞臺上演員們在說什么,表演什么,他們都能會心領悟,故而也受到的沖擊感極強。 相反,如果連史記是什么都不知道,那就很難有代入感。 好的節目,觀眾也很重要。 觀眾的激動、落淚等等效果播出之后,會引起一部分人的共鳴,進而讓他們對電視內容,產生濃烈的好奇心。 那些不了解什么是史記的人,也可能因此,去專門的了解一番。 這就達到了楊壽所需要的效果。 潛移默化的去改變一部分的人文環境。 洪寶和林英九雖然學歷不高,但他們看的一樣入神。 都是戲曲班出身,對于一些古典文化,雖然不見得有多深刻的鉆研,卻一定都是知道,且時常聽師長們提起的。 這也是一種學習與傳承。 教育也并不見得,都在學堂。 散場之后,任劍輝似乎耗空了氣力,被直接送往了醫院療養。 楊壽幫忙直接聯絡了貴賓病房,任劍輝會得到最妥善的照顧。 一家大排檔前,眾人圍桌而坐,各式各樣的街頭小吃,都被端上來,酒水也是成批的上,原本就因為一起看戲,逐漸熱絡的氛圍,也變得更加的熱烈。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楊壽開始聊入正題。 “我現在有一部戲,需要林英九和鐘發白過來客串一下。同時單獨以你們的視角,拍攝兩部一兩分鐘的短片。”楊壽吞下口中的牛肉丸說道。 林英九和鐘發白同聲道:“沒問題,楊少!”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