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那些喧鬧的鑼鼓聲,已經徹底無法在掩蓋他的槍聲。 人們在短暫的驚訝過后,便開始四散驚慌而逃。 阿堅居然還有一顆子彈。 看著阿堅用手指拍了拍槍膛,楊壽知道,阿堅用的就是之前,自己‘教’他的那一招。 在阿堅的槍膛里,還存著一枚子彈。 所以彈夾打空了,槍里的子彈卻沒有用完。 人群混亂之后,阿堅借用混亂的人群為掩護,迅速的換彈。 這一次,他掏出了第二把槍。 雙槍在手,再也不顧會不會有誤傷。 雙手連開,子彈向著楊壽的方向傾瀉。 僵局被阿堅打破了。 他身上的傷口雖然沒有楊壽多,但是肩膀處的傷,卻要深的多。 論持久,他比不過楊壽。 如果要活,他就不能再堅持所謂的‘誠’。 自從在楊樽的槍下活下來一次之后,他就發誓,絕不會讓自己再陷入那樣被動的險境。 無論是誰,都不能再讓他那樣恐懼、無助的面對死亡。 槍火亂射,劃著弧線的子彈,擊碎了周圍的燈牌、玻璃。 人群的亂,與兩人之間的靜,頓時形成了極為鮮明的對比。 更神奇的卻是,那原本正在舞動前進的英歌舞隊伍,卻并沒有因為槍聲響起而混亂,反而跳躍的更加的兇勐、威武。 就像真實的梁山好漢附體一般。 這種呈現在畫面里的不合理感,卻又將此刻,二人之間的對決,生死搏殺之間的張力,直接拉拽到了極限。 跳出幻境,站在電影的角度來看這一幕,就必須要感嘆,去黑澤明處進修過的杜其峰,確實是快速成長了。 阿堅用了雙槍,楊壽自然也是在同時,拔出了白玫瑰。 兩人四把槍,殺入濃煙滾滾之中,進入到那天地不分的混沌中去。 隨著子彈的傾瀉,兩人之間的距離越拉越近。 終于近乎貼臉站在一起。 楊壽的表情是沉穩、深邃,而阿堅的表情則是憤怒、煞氣十足。 從表層情緒上去解讀二人此刻的心境,似乎他們的情緒用錯了。 但更深入一點去理解,卻又正該如此。 亂射的子彈,在半空中突兀的碰撞,然后炸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