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至于具體的故事,那就看個人的編寫與演繹,不必強加干涉。”楊壽說道。 九州系列便是如此,一個統一的世界觀、大背景,然后不同的作者,各自挑選一段或者幾段入手進行描寫。 不得不說還是很成功的。 只是九州系列的背景設定完全架空,以至于讀者和觀眾,總是會顯得代入感不足。 楊壽不打算這么干,就以華夏數千年為背景,相當于從現實之中,剝離出來一個以武以俠為主的平行世界。 這不僅僅是代入感的問題。 很多因為不夠‘沉淀’,不夠‘扎實’的地方,都可以得到完美的補充。 比如,架空世界里,一個時代,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風俗、習慣、禮儀等等,要憑空造就,不僅僅工程大,并且容易顯得浮躁、毛糙,這樣一旦以電視劇、電影的方式呈現,就會出現強烈的不對稱感,讓人看著覺得好像穿著帶毛刺的衣服一樣難受,世界觀的展現,無法立體化。 而直接從歷史里套用,那璀璨的古代文明,就全都可以作為取用的材料,真正經歷過時間打磨的文化、風俗、禮儀、言論談吐、詩詞歌賦等等,就全都鮮活起來,與故事本身融為一體,鮮明且動人。 那些曾經在史書上璀璨過的名字,也可以在另一段故事里,變得清晰,變得透亮。 一眾武俠的名家們,全都在沉吟思考。 他們畢竟早就功成名就,貿然的聯手一道,打造一個體系,這固然可能為武俠的命脈延續,打下良好的基礎。 但同樣,也有可能搭上自己的名聲。 畢竟,同在一個‘屋檐下’,誰是豪杰,誰是小丑,有時候就容易對照的很清晰。 各自生花的時候,大家即便是被拿出來做對比,那也是關公戰秦瓊,各自都有理。 楊壽招了招手,服務生將一個話筒遞到楊壽面前。 聚光燈瞬間打在了楊壽的身上。 此時,話筒基本上已經都傳遞到了那些觀眾、讀者的手中。 他們相比起名人、明星,更沒有包袱,所以說出來的‘江湖’也更加的市井,更加的生動有趣。 臺上,楊壽等人,在商討武俠江湖之未來。 臺下,那些觀眾、讀者們,在展望和描繪,他們所想的江湖武林之風貌。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