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1.兩份情報-《不宋》
第(2/3)頁
于是,不論是先朝大汗生前制定的繼承人,還是明爭暗斗搶來繼承權。
在形式上總要召開忽里臺,由諸王、貴戚推舉過后,才能正式即汗位。
幼子守灶,則是蒙古人一直以來的財產繼承制度。
一個家里的老爹還活著的時候,就會逐漸把年長的兒子分出去,給予財產、部屬,成家另過。
分配原則就是,年長者多得,年少者少得,末子繼承父業,當然都是嫡子。
蒙古汗國實行的分封制,便是由此而來,宗王都有自己的封地和軍隊,也就有了爭奪汗位的能力。
這兩個鐵桿舊制,導致汗位繼承問題充滿變數,引發了一系列矛盾和斗爭。
當初鐵木真有四個嫡子,幼子拖雷按傳統,一直跟隨在老爹身邊,也最受寵愛。
要是依照舊制來,下一任汗位肯定是由拖雷繼承的。
只不過,鐵木真或許覺得三子窩闊臺的治國才能更為全面,更有利于蒙古汗國的未來。
于是,權衡猶豫日久后,終于在臨死前指定了窩闊臺成為繼承人。
鐵木真死后,忽里臺召開,推舉新大汗。
不少王公重臣恪守舊制,主張立幼子拖雷,反對成吉思汗的遺命。
此時,老大術赤已死,老二察合臺全力支持窩闊臺,拖雷勢孤,也只得表態擁立窩闊臺。
也就是鐵木真余威尚在,否則說不好就是一場內戰爆發。
窩闊臺做了第二任蒙古大汗,在考慮繼承人時,屬意同樣排行老三的闊出。
可惜闊出在端平三年攻打宋朝時,也不知道是戰死還是真病死,反正掛了。
窩闊臺傷心之余,就把闊出還不到三歲的長子失烈門指定為繼承人。
大概十六年前,嗜酒如命的窩闊臺,最終把命給了酒,死在了西征途中。
按照蒙古習俗,部落首領死后,由其長妻主政,直到新的首領即位為止。
但窩闊臺的長妻沒兒子,并且追著老公前后腳就死了,死得正常不正常,那就不好說了。
然后,生了許多兒子包括長子的第六皇后乃馬真
在察合臺等宗王的支持下,臨朝稱制。
這個老六,掌握最高權力之后,就想推翻窩闊臺的遺囑,廢黜孫子失烈門,改立自己的大兒子貴由為大汗。
據說,三兒子闊出雖然也在乃馬真名下,但可能不是親生,對失烈門這個孫子也親不起來。
也可能是失烈門的名字不吉利,又失落,又裂開的,只能落個撕心裂肺……
老六皇后這操作,自然引起許多反對,貴由本人也在征戰在外。
于是,折騰了五年之后,才勉強召開了忽里臺,又一番權術運作,強立了貴由為汗。
不過這種汗位虛懸好幾年的事,在蒙古也不算稀罕事。
貴由汗在位不滿兩年,就不明不白的死了,由皇后海迷失稱制攝政。
海迷失為貴由生了兩個兒子,但在當時的形勢下,這倆在汗位爭奪上太過劣勢。
為了在權力爭奪中獲取更多支持,海迷失又把窩闊臺當初的遺囑搬了出來,試圖擁立差不多有十五歲的皇侄失烈門為汗。
但是遭到術赤系和拖雷系諸后王反對,汗位久議未決,明爭暗斗不斷。
差不多耗時三年,在長支宗王拔都得力挺下,先后兩次召開忽里臺,推舉出拖雷的長子蒙哥為汗。
自此,轉了一大圈的汗位,又轉移到了拖雷一系,為后來大蒙古國的徹底分裂埋下種子。
可憐孩子失烈門,再次撕裂了。
窩闊臺系當然是不甘心汗位旁落,兩次忽里臺都缺席,并拒絕承認蒙哥汗。
蒙哥汗親自率軍,鎮壓反對派窩闊臺系和察合臺系諸王。
無暇分心的情況下,便讓親弟忽必烈替自己總領漠南漢地軍政事務。
不過忽必烈采納漢人謀士姚樞的建議,請求只掌漠南軍事,不領民政,以避免蒙哥猜忌。
忽必烈年青時便熱衷漢學,并收用了許多投靠蒙古的漢人文士謀臣。
總領漢地軍事后,建藩邸于金蓮川,廣招四方學士,形成了一個高效而全面的謀臣侍從集團,被稱為"金蓮川幕府"。
這個班底,也正是忽必烈崛起的基礎。
到任第二年,忽必烈奉蒙哥之命,率軍十萬出征大理國。
大軍從金蓮川誓師啟程,用了大約十三個月進抵金沙江,再用了一個多月全殲大理主力。
然后忽必烈命兀良合臺繼續東征未降服的各部,自己率軍北返。
兀良合臺在八九個月后,俘虜大理國王段興智,大理國正式滅亡。
算算時間,剛好有三年了。
再過多四五個月,趙孟啟來這個世界,也是三年。
遠征大理的成功,展現了忽必烈的軍事才能,也得到了蒙哥的褒獎和信重。
忽必烈先后得到京兆和孟州作為封地,又以便宜之權治理河南、關中。
設立了河南經略司、京兆宣撫司等,對地方進行管轄治理。
忽必烈采用漢法,任用士大夫,興立屯田,興復吏治,恢復農業,建立學校,成效顯著。
這令他取得了北地漢人地主的擁護,還成功拉攏到部分漢地世侯的支持。
然而其藩府勢力日益強大,必定引起蒙哥的猜忌和警惕。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