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4.我反對這門親事-《不宋》
第(1/3)頁
趙孟啟去占城,自然不會帶著兩個妹妹。
兩姐妹留在瓊州,卻也沒有閑著。
瓊州是天涯海角,以前被視為蠻荒之地。
隋唐以前也在瓊州島設郡立州,但官吏多是被流放發配過來的。
對于島上的統治,也是以武力為重,無暇顧及文治,更談不上開發。
入宋之后,情況才慢慢有了轉變。
在以前歷代朝廷和本土近千年的磨合基礎上,宋朝對瓊州的統治從武力轉換為文治。
遷居而來的各階層漢人也越來越多,也慢慢有了一些開發。
島上的特產,玳瑁、沉香、檳榔、赤白藤、花梨木、吉貝布等,遠銷內陸。
宋仁宗時,在島上正式建立了府學,一掃以前介鱗之俗,衣冠禮樂逐漸興盛。
光是老趙在位的這些年,便連破天荒,不斷有進士中榜。
不過島上生活著的,主要還是黎人。
尤其腹地山林中,散落著數百上千個部落族群。
黎人的部落以峒相稱,首領基本都是女性,仍循母系制度。
趙孟啟對瓊州島是寄予厚望的,這里各種資源都十分豐富。
在礦產上,目前就已經著手了鐵銅磷水晶等礦的探尋和開采。
氣候光照水土條件也優越,生物生長繁殖速率快,農田終年可以種植,不少作物年可收獲兩三次。
不管是農林漁牧,還是商貿工坊,都大有可為。
要想順利進行大開發,必然要重視黎人,不但要排除他們的阻礙,還得讓他們主動加入開發,成為助力。
于是趙家兩公主留在島上這幾個月里,一直代表朝廷代表官家,宣慰召見各峒首領。
由于彼此都是女性,在溝通上少了許多隔閡,也更突出朝廷的善意。
黎人婦女勤勞手巧,秦漢以前就開始種植棉花,并紡織成布,稱之為吉貝布。
也因此而積累了許多獨特的紡織技術。
原本歷史上,會有個黃道婆流落到島上。
向黎人學習技巧的同時,也把中原的紡織技術教給黎人。
互相交流下,成就了黃道婆后來在棉紡上的卓絕貢獻。
此時黃道婆估計才十歲左右,大概也沒到瓊州島。
畢竟趙孟啟讓江浙一帶有了巨大變化,極可能影響到黃道婆的人生軌跡。
不過也不要緊,趙孟啟照樣以此為契機,鋪開與黎人全面交流的大局。
趙葙趙菫帶著以紡織品為主的精美產品,以及經過改進的紡織器械和農具,還有大批能工巧匠。
在瓊州各縣,廣發英雄帖,邀請各峒黎人,頻頻舉行推介交流盛事。
得益于趙孟啟出手大方,以送送送為誘餌,用真情實意的熱忱態度,效果還是很顯著的。
如今的瓊州島,不光駐扎著大軍。
而且商賈云集,士紳如流,各種人才紛至沓來。
更有許多嶺南一帶的失地農民,在官府的組織幫助下,拖家帶口遷移上島。
瓊州的興盛,指日可待,趙孟啟所設想的沿海經濟帶,初現輪廓。.c
所以對兩個妹妹在其中做出的貢獻,趙孟啟自然十分欣慰,夸獎也是由衷而發。
趁著哥哥心情好,趙葙悄悄踢了趙菫一下。
傻樂著的趙菫這才想起了自己的使命。
「四哥,菫娘想求你件事,要是你覺得不合適就算了。」
「哦?」趙孟啟不免好奇,鼓勵道,「你說說,看看我家小菫娘能有什么過份要求。」
趙菫在哥哥面前
,一點壓力都沒有。
「就是朝廷有慣例,駙馬不得有大用,這條有沒有商量的余地?」
這下,趙孟啟更是訝然了,甚至有些緊張。
「咦!?我的小菫娘相中如意郎君了?是不是急了點啊?你現在還小,咱們還是過幾年再說好么?」
「哎呀,不是我啦。」趙菫一臉嬌憨,指指趙葙。
「是五姐,她和那個文璧,那什么…對,郎情妾意!」
趙葙大羞,恨不得尋個地洞鉆進去。
你個憨菫娘,說的都是什么啊,就不能委婉些么?
這讓我以后怎么做人,四哥怕是能笑話我一輩子……
趙孟啟聽到不是趙菫,心弦一松,結果又是一愣。
葙娘,文璧?
咦,這兩人什么時候勾搭上的?
還是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怎么一直就沒看出來呢?
不對,他們倆也沒什么機會見面啊。
但是看葙娘這表情,肯定確有其事了。
嘖嘖,文璧這小子,不愧是搞特務的。
趙葙見他面色古怪沉默不語,以為是不高興了,連忙解釋。xь.
「四哥你別聽菫娘瞎說,我和文璧見面的次數,一只手就數得過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