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5.蒙古使者抵達升龍城-《不宋》
第(3/3)頁
陳日皎也極力恭維,「尚父之睿智,非我等小輩能比,寥寥數語,利弊分明,此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的從容氣度,更是令小侄萬分敬服。」
陳婆列也是興奮道,「常人只想著怎么度過危險,而尚父卻能從中窺見機遇,不愧為我大越中流砥柱,這就夠小侄一輩子都學不會了。」
對于三兄弟的馬屁,陳守度還是極為受用的。
到了他這個地位層次,能感到享受的事已經不多了。
但他也沒有沉浸多久,便又正色開口。
「咱們將蒙古使者下獄之事,也不用刻意封鎖,反正無論消息是不是傳回大理,只要到了時間不見回信,蒙軍就會開始行動。」
「我估算了一下,大約兩個月左右,蒙軍就能兵臨大越。」
「所以,咱們也得抓緊時間備戰,爭取全殲來犯蒙軍!」
「如今我大越與宋朝的關系,就是唇亡齒寒,溝通大宋朝廷是來不及了,但咱們要盡快向廣南西路的守臣通報蒙軍動向。」
「不指望他們能派兵增援,但咱們可把與宋邊境的軍隊大量抽調,想來這個節骨眼,宋人不會犯傻。」
「在一個,之前幾個月,占城就撤回了許多邊軍,那時咱們也不清楚狀況,倒是錯過了打秋風的機會。」
「不過也好,咱們現在抽調南方邊軍,占城人也應該不會作死。」
說到這里,陳守度停下來喝了口茶,略作思索后繼續。
「如今宋人重新開始搞海貿,又對占城看重起來,就連那燕王也跑去湊熱鬧,我估計占城人也是抱緊了這燕王的大腿,仰其為靠山。」
「所以保險起見,咱們還是要派人去見見這個燕王,讓他令占城人安分些。」
「再一個,那燕王不是還帶著幾萬兵馬么?咱們也向他求求援,怎么說蒙古是宋朝生死大敵,他總不能袖手旁觀吧。」
聽到這,陳煚忍不住疑惑,「尚父,據聞那燕王所帶兵馬,成軍才兩年,能抵什么用?」
陳守度不急不躁道,「雖然兵馬不見得能當大用,但蚊子肉也是肉,何況,燕王少年心性,若是來援,多半會親身前來,他可是宋朝皇儲,到了咱這和蒙古人對陣,想必廣南那些宋軍也總得有所表示吧,值此國戰之時,凡是能利用的力量,都要盡量用上,許多時候,勝敗就在毫厘之間。」
陳煚點點頭,「尚父思慮周全,侄兒受教,不過,之前那封回信,多少是駁了他的面子,他那自以為是的性格,難保不會記恨在心,恐怕不會搭理咱們。」
「你這說得也對。」陳守度先是贊同,后有補充,「也不全對,少年人,是好面子,卻也好大喜功。」
「駁了他面子,咱們就禮敬一些,把面子還給他,再多哄哄,再有抗蒙大義在,相信他總會動心的。」
「你沒注意
到么?這燕王那么容易為占城人出頭,就說明耳根子軟,閱歷淺,性格又沖動,其實最是好哄。」
「只要他來了,參與了這一仗,贏了的話,在宋朝的威望將一時無兩,出于感激,他總得給咱們大越多弄點好處吧。」
「若是輸了,只要保住他的命,宋人也不會怪罪到我們頭上,而且不管是為了報仇掙回面子,還是為了戰略安全,宋人都要設法幫助咱們重建實力。」
「總之呢,把燕王綁上咱們的戰車,利遠大于弊……」
陳煚嘆服,「尚父真知灼見,實在是高!」
陳日皎同樣連連頷首致敬,「尚父言之有理,只要可能有利于我大越之事,沒道理不去做。」
陳煚又言道,「這事當用心去辦,朕親筆修書,極盡謙恭,就算是哀求都行,再多選奇珍異寶,嗯,燕王年少青春,或許物色幾個美人,恰能正中他心中之好,不過,這使節人選也是重中之重,該讓何人前去最好?」
這點事,陳守度就懶得插手了,總得給侄子們留點存在感。
而陳日皎認真思索了一會,「我覺得陳邦彥可以,他才識淵博,又能言善道,應該能當此大任。」
陳煚有些顧慮,「陳邦彥倒算有這方面的能力,只不過,品級太低,會不會讓燕王覺得受到輕視啊?」
這么一說,陳日皎也感覺有些不妥。
人家是大宋燕王,還是皇儲,位次比安南國王都要高上不少。
就派個小蝦米過去,見都不一定見得到。
但也不可能讓陳煚親自去,一來沒那閑工夫,二來也太卑微了。
這時,久久沒說話的陳婆列出聲了,「不如讓我去吧,陳邦彥給我做副手。」
陳煚眼前一亮,見陳守度也點頭,便決定讓四弟陳婆列為正使,前往瓊州吉陽軍覲見燕王。
免費閱讀.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