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有賊心沒賊膽,是她沒錯了...... 方修這么想著,嘴角勾起笑容,跟著走了下去。 “大人!” 馬車一旁。 侍衛們躬身行禮,隨即站成一排,將方修三人保護在身后。 不遠處,嘈雜的喧鬧聲不絕于耳,堪比長安的鬧市。 小女帝握著手爐,懷揣著好奇,望向前方。 看清面前的場景,她的童孔微微收縮,嘴巴微張,好似有些驚訝。 方修站在她的身旁,看著前方,卻是神色如常。 眼前是一座不高的小山丘。 山腳下搭建的棚屋,連成一片,炊煙鳥鳥,有人間煙火氣。 棚屋前,支著一口口的大鍋,鍋里不知煮著什么,都已沸騰。 在這大鍋的后面,站著一排排的漢子。 盡管已是陽月,寒風凜冽。 這些漢子身上仍舊只穿著單薄的衣衫,頭頂之上,冒著白霧。 隔著一定的距離,也能看到。 這些漢子渾身上下,包括一張臉,都是漆黑一片,若不仔細打量,壓根分不清五官,瞧著一樣。 此刻。 他們手里捧著碗,井然有序的站好,盯著鍋里的東西,眸子發亮。 不少人還咽著口水。 短暫的驚訝后。 小女帝眸子里流露出疑惑。 這樣的場景,她雖是沒有見過,但猜也能猜得出來,無非是一群下礦的苦工。 開采礦物,自古有之,與方修之前許諾的讓百姓安然度過寒冬,又有何關系? “方相是打算,讓無法過冬的百姓都到山里挖礦?” 小女帝望向一旁的方修,眉頭微微皺起,問出心中的疑惑。 方修沒有正面回答,只是反問道:“陛下為何擔心窮苦百姓活不過寒冬?” 小女帝柳眉微蹙,覺得他在顧左右而言他,沉默了一息,卻也照常回答: “自然是缺衣少食,抵御不了嚴寒。” 方修凝視小女帝,又問:“為何抵御不了嚴寒?” 小女帝白了他一眼,吐槽道:“你這不是將朕當作女兒,是將朕當成了幼兒......” 哼!稚童都明白的道理,還要問她!這是把她當成小傻子了嘛! 方修沒有說話,仍是看著她。 小女帝見狀,收斂了輕佻,沉思片刻后正色道: “歸根結底還是一個窮字,忙完秋收,要是能存夠過冬的糧食還好,存不夠,還得冒著嚴寒,出去打獵,砍柴,補貼家用...... 即便是存夠了糧食,家里沒有木柴,遇見大雪下的嚴寒,缺少取暖的手段,只能靠身體硬抗,有的人能扛得住,有的人卻未必能扛得住......” 說到這,她好似想到了什么,悠悠的嘆了口氣,感嘆道: “話說回來,朕忽然想到吳國的南邊這些年開始種植一種名為棉花的作物,用那棉花填充的被褥,保暖的效果極佳,雖是比不上鵝絨,價格卻便宜很多,一般的百姓也能用上。” “只可惜咱們大乾的土地不適合種植,若要從吳國買,價格又太高......” 別看武明空成天的坐在養心殿,批閱奏章,好像只關心大乾朝堂的政事。 實際上,她會經常利用空閑時間了解諸國發生的要事以及出現的東西。 就比如周皇的新政,剛推行,小女帝就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去研究它。 若非聽了方修的一席話,她現在早就開始嘗試在大乾推行。 這棉花也是一樣,雖然還沒推及開來,但她眼饞已久,收集了相關的資料。 只可惜...... 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大乾無法種植。 “除了木柴和棉花,陛下可還能想到其他的御寒手段?” 方修望著小女帝,一副循循善誘的模樣。 小女帝沉思了片刻,抬眸望向方修,輕輕的搖了搖頭。 “宮里的御寒手段倒是很多,但大都建立在炭火之上,比如朕的手爐,里面就填充了炭火......” 小女帝說著,舉起握著的手爐,在方修的面前晃了晃。 所謂手爐,就是冬天暖手用的銅質小爐,爐內裝有炭火,散發陣陣熱氣。 可以捧在手上,籠進袖內,有點兒像是后世的暖手寶。 一般只有富貴人家能用得起。 窮苦人家,別說爐子,就連炭火,也用不起。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