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毫無懸念,遼東軍敗了。 敗的一塌涂地,幾乎毫無反抗之力,便被常森攻破了中軍帥營,俘虜了楊文。 此戰祁王府損兵不到六千,卻斬敵一萬兩千余人,俘虜約兩萬人,降卒三萬。 如此懸差的戰爭,并非是因為遼東軍不堪一擊,而是因為有太多的陰差陽錯,以及朱桓前期的鋪墊效果。 楊文的政策,讓他在遼東之中注定得不到軍心。遼東軍一直以來都是一支所向披靡,戰無不勝的軍隊,而偏偏他沒有帶著遼東軍打勝仗的能力,這使得一眾士卒開始不服氣——我們之前一直打勝仗,但你上位之后,我們就沒打贏過一次,這說明問題不在我們,在你,你德不配位。 面對這種局勢,楊文只能用出了“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害人害己手段,打壓不服他的將領,提拔討好他的將領。這樣看來,他獲得了一批忠于他的軍隊,也就是定遼五衛。這確實短暫的解決了問題,鞏固了他總兵官的位置。 可是長遠來看呢? 遼東軍不服他的士卒大都是耿炳文舊部、吳高舊部,那都是戰功赫赫的常勝之師,楊文無法對一口氣將這些人掃凈,只能鈍刀子割肉,約等于給遼東軍埋下了禍根。 在之前的戰役里,定遼五衛丟了兩衛,讓楊文的話語權大大降低。而這一戰的慘敗,徹底的激起了遼東軍對楊文的反抗。常森屬部永寧衛不過六千,卻能以一千的損失,俘虜并且收編了將近四萬的遼東軍,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而到了最后一戰的時候,常森率領的遼東軍,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遼東軍A(楊文部):哎?你不是我拜把子兄弟嗎,你怎么站到祁王那邊兒了? 遼東軍B(祁王府部):好巧啊,說來話長,總而言之一句話,我被俘虜了。 遼東軍A(楊文部):被俘虜你就直接投降了?我記得你不是這種人啊! 遼東軍B(祁王府部):不是,我是被自家人給俘虜了。 遼東軍A(楊文部):……? 遼東軍B(祁王府部):就是廣寧中衛裴飛白和寧遠衛宋遠浪,我率部馳援關外,遇到了他們,他們和我假意寒暄,實則這二人已經投降到了祁王那一邊,我還沒反應過來就被綁了。 遼東軍A(楊文部):所以這和你投降到祁王那一邊有什么關系嗎? 遼東軍B(祁王府部):當然有關系,他們說要打楊文那孫子,我早就看丫不順眼了,直接就投降到祁王府這一邊了。 《鎮妖博物館》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