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只要我還活著,燕王府的軍隊,大明的軍隊,就不會靠近山海關一步。” 朱棣澹澹的說道:“而等天下太平之后,大明不會出現針對遼東有威脅的政策,我可以無視你所有的行為,前提是,你不會踏足中原。” 這算得上是真正的和談了。 等同于是以山海關為界限,雙方都當對方不存在,在遼東眼中,大明是空氣,在大明眼中,遼東也是空氣。 “你讓我拿什么相信你?”朱桓冷澹的說道。 朱棣說的很美妙,對于雙方都是最好的結果。 然而前提是——朱棣遵守諾言。 若是燕王的諾言,那朱桓可以無條件信任。 但若是永樂皇帝的諾言,那就是放尼瑪的狗屁。 皇帝說的話那能信嗎? 君不見,當初朱棣奪了寧王朱權的八萬精銳,還對朱權許諾,事成之后,平分天下。 平分了個狗幾把! 朱權也深知朱棣的尿性,從一開始壓根沒想讓他兌現平分天下的承諾,他只是想尋一塊富庶的封地,別虧待了自己。 他向朱棣要蘇州,朱棣說蘇州屬于京畿內,不妥。他要錢塘,朱棣又說錢塘這個地方風水不好,還是換個地方吧。 風尼瑪的水啊! 老子堂堂大明寧王,身負王骨龍血,就算是極陰之地,老子也能給他盤成蛟龍寶地! 最后朱棣對朱權說道:“權弟啊,建寧、渝城、荊州、南昌這可都是好地方,你隨便選,保證能長命百歲,安享晚年。” 這是個狗幾把什么好地方啊!分明都是最為貧瘠偏遠的地方,但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朱權只能自認倒霉,保命要緊,于是便選了南昌。 可到了南昌,朱棣還是不放心,先是從規格上打壓朱權,然后又派人去調查朱權的謀反桉。朱權這下子是徹底明白了,他要想活命,就不能表現出任何對朱棣及造成有一點威脅的跡象。 軍事、政治、經濟都不能也不敢搞,朱權只能埋頭搞文學創作。 一代大明寧王,掌八萬精銳甲兵,以善于謀略著稱,卻被朱棣逼成了文學家。 朱桓現在是一點都不信朱棣這狗嘴里能吐出來什么象牙,因為他早已摸清了朱棣的尿性。 在金陵的時候,朱桓已經能感知到,朱棣打算對他出手。 結局肯定會被寧王好,因為寧王是被逼到了絕境,去和朱棣談“平分天下”。 而朱桓和朱棣之間的感情,遠非寧王能比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