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能發(fā)展到九級文明,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 你可以獨特,但你不能邪門啊! 陸羽在聽到重啟者的瞬間,一種【PTSD都要犯了】的錯覺涌上心頭。 重啟者特么的都被封印億年了,你們怎么還擱著叨叨呀? 【重啟者是大宇宙的寵兒,諸多文明最后能抵達的巔峰。】 【而她聆聽到了大宇宙的意志,抹除錯誤的文明!】 【我們是侍奉她的仆人,遵循她的意志和行動,對大宇宙中的錯誤文明實行抹除!】 【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抹除了3個河系級文明,5224個恒星級文明......】 差不多得了! 陸羽沒想到自己最后竟然是見到了一個神棍。 這個神棍居然還是侍奉重啟者........ 所以你之前整出的那些,都是模彷?都是致敬? 陸羽這時看了一眼旁邊的三角飛船,畢竟環(huán)族文明就是那為數(shù)不多的倒霉河系級文明之一。 三角飛船一動不動,靜靜懸浮。 嗯,死者情緒穩(wěn)定。 既然敢在被害者面前說出真相,那眼前這團馬賽克就像是覺得自己勝券在握的反派一樣。 而背后故事微微清晰之后,更讓零號基地的宇宙社會學專家激動了起來。 宗教型文明,在現(xiàn)有的文明觀察資料中,都是在文明萌芽前期出現(xiàn)的類型。 隨著文明發(fā)展突破一級文明之后,宗教被科技打敗,而又因思維的快速解放和趨于理智化,基本在文明突破到恒星級文明之后,就再也沒有宗教型文明的記錄。 往往也只有一些衰落的行星級文明,存在倒退發(fā)展時,宗教才會有重新登上文明舞臺的機會,但那也意味著這個文明很快就在大宇宙中消失。 基本上.......穩(wěn)穩(wěn)踏出母星的文明,都會自發(fā)的去宗教化。 這又不得從宗教的本質(zhì)去解析。 首先「自然」的定義:異于人和人所創(chuàng)造的,即是自然。 另一個前提是宗教分兩種,一種是多神論、自然宗教(比如古希臘的諸神崇拜,或是對花神、火神等自然物的崇拜),另一種是一神論的精神-人類宗教(比如基督教)。前者崇拜的是擁有人的特性的自然(神即自然),后者崇拜擁有自然力量的「人」(神即人愿)。 基于此,宗教的基礎(chǔ)是信賴感,其出發(fā)點是人,對象是自然。這種信賴感在動物階段即存在,人將它提升至意識中,便進入了宗教。 人,是確定的、個別的存在者。人的特質(zhì)不是從天而降、來自神的,而是從下至上、自然而然的。自然,可以理解為生養(yǎng)的我們的地方和生養(yǎng)我們的人。人對自然懷有的宗教感體現(xiàn)在對自己國度的山川河流的自然崇拜,以及對自己父母祖先的崇敬之中。 個體化的事物往往比無個性的東西更高貴。而基督教追本朔源,認為眾生最初的本因皆是天父,沖澹了人的個別性與特殊性的事實。 這種對神的崇拜只不過是自我崇拜的一個現(xiàn)象,因為只有我認同自己的存在,贊美自己的存在,才會進而贊美我的創(chuàng)造者。 從自然的圖騰崇拜,演化到文明歷程中的造物主崇拜,在意識里是一種自我肯定,自我賦予價值的過程。 比如有的地方的人崇拜「鹽神」,認為是鹽神賦予了鹽晶瑩的樣態(tài),美好的味覺體驗。但實際上,鹽神的品質(zhì),就是鹽本身,只是人將自然「人化」了。 「神」的本質(zhì)是自然,人們卻將之視為一個先于自然存在且創(chuàng)造了自然的實體。然而若是不加上人為賦予的性格(神的慈悲或殘忍)和建立法度 者角色(神對晝夜四季的規(guī)定)的話,僅僅從創(chuàng)造者的角度來看,人難道不是自然的產(chǎn)物嗎? 那么人為什么對自然有宗教的依賴感呢? 原因在于,人在一開始沒有把自己和自然分開。于是自然在人身上的作用,自然在人身上激起的一系列情感,被人當成了自然的特性。人將自然人化,自然就擁有了人的情感和本質(zhì)。自然的變化,比如太陽起落、四季更迭、春種秋收,激發(fā)了人的依賴感,使人虔誠地加以崇拜。 而在人類的社會發(fā)展中,科技這一要素開始扭轉(zhuǎn)了這個過程。 生產(chǎn)力的進化,讓人類開始擁有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最后創(chuàng)造自然的能力。 這開始摧毀了人與天然宗教的基礎(chǔ)。 于是,人從一個物理上的存在變成了一個社會意義上的存在、一個政治實體,脫離了自然。那么人的上帝,也從一個物理實體政治化了,變?yōu)榱艘粋€異于自然的實體,變成了法律、輿論、榮譽和道德。 也就是說,人們對自然的依賴轉(zhuǎn)移到了對法律、輿論、榮譽和道德的依賴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