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若李榷等人想要回到長安,必尊董卓之名義,則定與王允勢同水火,絕無可解。” 說著李儒眼中閃過一絲冰冷:“王允和呂布毀我心血,若不殺此二人,如何能消吾心中之恨。” 聽著李儒說完,周漁這才感覺眼前的這個人正是自己熟悉的李儒,看著李儒說道:“文優兄將心中所想托盤而出,就未擔心我欲加害于你嗎” 李儒笑道:“我既示之以誠意,自當坦誠相待。但局已設下,你若有興趣,不妨試解一二。” 周漁搖了搖頭道:“文優設下如此死局,想必背后定有縝密之人為之操刀。此地與長安相隔萬里,我又何必去花費這徒勞之功。” 聽到周漁的話,李儒卻感覺到了一絲不同尋常,問道:“此計可還有遺漏之處?” 周漁言道:“此番謀劃固然可以困住那王允,但呂布此人反復無常,性情寡薄,卻非常人可以度之。” 李儒這才意識到了事情的不對:那呂布既然能殺丁原和董卓,又豈會死守王允。 想通了之后,李儒直接拍桌而起::“無謀匹夫,他日定要此人償還今日之果。” 等到李儒平靜下來之后,周漁這才走上前為李儒倒了一杯茶:“文優兄既投奔于我,就應知我兄長為漢室宗親,未必能容得下文優兄昔日之行。” “但若文優兄未準備好說辭,來此只為尋個安身之所,我也自當盡心謀劃。” 對于劉備會不會接納李儒,周漁并不想過多干涉,他相信劉備會有自己的判斷。 李儒聽到周漁的話,心里明白這就是周漁的態度。但他既然來此,自然是要和劉備見上一見的。看著周漁拱手道:“昔日那個李儒早已在洛陽自焚而死,還請為我引薦劉使君,愿一施生平所學。” …… “大人,田豫校尉與崔林從事前來拜訪,請問大人是否接見?” 此時的陳伯明顯多了幾分眼力見兒,也意識到剛剛所謂周漁的同鄉友人身份的不同尋常,行事上也不由多了幾分謹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