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三七 鑄鼎九洲-《福德天官》
第(2/3)頁
不過大禹鑄造九鼎之前,已經將水患治理好了,這才成就的天下共主。
有了這個念頭,碧波大仙便立馬施展。
落下云來,不再賣力去治水,而是打算實驗一下這個辦法行不行。
跟著敖青說了此事,敖青卻覺得可行:“當年我本要回歸東湖,忽然火惡九嬰作惡,萬民情愿,我便生生回頭,降雨滅了山火。”
“或許萬民之愿,亦能將水止住,比你我法力有力量得多。”
天一道姆卻道:“這雖然可以試試,但總覺得,并非治本辦法,水汽是從海中而來,不如設立一道屏障,將水炁阻撓在海外,再有一個笨辦法,那就是抬高大陸,化作高原,水不往高處去,只往低處走,自然可以治水成功!”
“若能借來原先三界山神圣的趕山鞭,再從地母娘娘那里要來息壤,先趕山作屏障,再用息壤抬高地層,分層次階梯,從水炁來處最低,一層攔下一層水炁,如此便不至于過多,或者過少。”
碧波大仙聽著覺得也有道理,這似乎是大禹治水其父“鯀”的理念。
鯀盜取天帝息壤,采用“水來土掩”的圍堵辦法,但每每都被洪水給沖垮。
不過碧波大仙不光光要治水,更要治理的是“水運。”
“這本質上還是增強地運,如此來中合水運,與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沒有什么不同,不過值得一試!”
碧波大仙仙決定兩手準備,一手如同大禹,擊殺水中兇獸哦,兇神,用他們的肉身和本地五金鑄造鎮水大鼎,鎮壓水脈。
一手搬山趕岳,息壤造陸,抬高大陸板塊。
只見著冒著大雨,碧波大仙從家家戶戶敲開大門。
大雨使得不少房子都浸透,有垮塌的風險,可畢竟是“家”,且大雨哪都去不了,百姓們只能躲在家中。
當然,現在還存在的房子都是比較高的地勢了。
對于這個奔忙里外,還能變成龍的年輕人,百姓們都很熟悉親切,九洲神道就是如此,人前顯圣,并不人后默默發力。
“先生!”
一個老嫗開口道:“可是需要我們幫忙,老婦雖老,抗不動沙石,但我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在第一次抗洪中,和別的青壯堵作人墻,搶修大壩,被水沖走了,尸骨無見。”
“第二個兒子開挖山路,引流洪水,被落石砸下掩埋。”
“第三個兒子,持刀下河和蛟龍博弈,也已被咬死,吞吃了個干凈!”
“老身雖弱尤有抱柴之力,可以生火做飯,幫忙烘烤衣裳。”
碧波大仙生出惻隱之心,用法力幫她梳理了身體,賜下了福咒,開口道:“您的三個兒子,都有功德,將來一定都會成就神仙的。”
說罷,便有被洪水沖走的尸骸,被山石壓住的尸骸,乃至于被水中惡蛟吃剩的尸骸之中,騰升出一點性靈,其中魂魄凝聚,誕生神性,竟然已經轉化作了毛神。
僅僅因為碧波大仙一言,便有成神因果。
“成就神仙,又有什么用呢?”老人家道:“只要活著,比什么都好!”
碧波大仙心有不忍。
“先生還沒說為何敲門呢?”
“我想了一個辦法,需要一些民生自用五金之器,融作鎮水之器,可止一時洪水。”
老嫗道:“那就將我家的鍋,燭臺,還有菜刀,鋤頭,拿去融了吧,若能治好水,再采買便是,若是治不好水,我也想必不能長久于人世了!”
就這樣,碧波大仙和其他幾位神祇,一家家討要,百姓們對此都沒拒絕,少或一根針,多或供奉神明的香爐,存下來的金銀銅錢,都捐了去,筑造大鼎。
各神都是天神往上,分身無數,很快便將,百姓家中日用之器,收集了萬斤有余。
“此鼎不能真火煉,需柴火煉,摶土作高爐,五金融金水!”
百姓們都齊心而來,城隍諸司的游神,判官,甚至將城隍廟中的房梁大木拆卸下來,用這滿含愿力的木頭,點燃作火,也只此木頭,不怕被雨水弄濕,是好木頭。
百姓們聽聞煉鼎,不顧大雨,黃灝便親自化作環繞世界之大蛇,將云炁擠開,露出了天光大日。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