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 就在李存入主東京汴梁城的同時,跟趙構分道揚鑣的宗澤,已經在開德府這里站住了腳。 開德府也叫澶州。 想當初,遼國蕭太后與遼圣宗,親率大軍南下深入宋境。 趙宋王朝這邊,有的大臣主張避敵南逃,當時的皇帝宋真宗趙恒也想南逃,因宰相寇準的力勸,才至澶州督戰。 后來,宋軍堅守遼軍背后的城鎮,又在澶州城下以八牛弩射殺遼將蕭撻凜。 雙方因此簽訂了澶淵之盟,奠定了宋遼兩國邊疆的百年和平。 宗澤為了來到開德府,一路走、一路打,連著與乾軍的小股游騎血戰了一十三仗。 由于開德方向目前并不是乾軍布防的重點——這里只有一些以都甚至是以什為單位的游騎兵。 這使得宗澤每戰皆捷。 當然,宗澤帶來的人馬也不多,不算后來趙構增援他的那些人馬,他剛來時,手上只有三千人馬。 不過不管怎么說,宗澤都算是用武力在開德府這里開辟出來了一個根據地,并借著這一十三勝,打出了名氣,使得不少潰兵、地主武裝、山賊、土匪前來投靠宗澤。 這時,早前在李存的命令下,趙桓派出去的中書舍人張澂,在一隊乾軍將士的保護下,帶著趙桓的詔書來到開德府城下,訪尋趙構的所在。 其實張澂他們這伙人是趙桓被廢掉之前出發的。 可是,由于一路之上,到處都是亂兵、土匪,黃河也徹底開化了,黃河上的浮橋幾乎全都被折彥質給燒了,難以過河,趙構的大元帥府從相州跑到了大名府一帶,又從大名府一帶跑到了開德府一帶等等原因,張澂他們這一行走了小一個月才來到了開德府城下。 此前,宗澤應趙構的要求,也為了更好的招兵買馬,一直宣揚趙構就在他的軍中,他這里就是兵馬大元帥府。 這也是張澂他們最后跑到開德府這里找趙構的原因。 張澂在城下說出他來這里的原因,讓守城士兵立即前去請趙構出來迎接圣旨。 宗澤聽說了此事之后,來到城樓上,對張澂說:“我乃副元帥宗澤,張舍人前來所為何事?” 張澂說:“敢問宗副元帥,康王可在?陛下有圣旨,亟召康王回京。” 宗澤問:“陛下亟召大元帥回京作甚?” 張澂答:“今乾軍登上都城城墻,陛下將兩河各州割讓給大乾,兩國已和,陛下亟召康王回京,共議兩國和好大計。” 宗澤說:“城下之盟,安能作數?且和議便和議,為何要誆大元帥回京,此分明乾賊詭計,我豈能讓其得逞?待我來日親提大軍前往,看乾賊到底如何和議!” 一聽宗澤這么說,張澂急忙勸道:“宗副元帥切不可莽撞,不然必誤陛下退敵大計,今有陛下御筆在此,宗副元帥請看。” 張澂說完,就請身邊的乾軍將士將趙桓的圣旨射到城門樓上。 乾軍小校一箭就準準的將趙桓的圣旨射到了城門樓上。 有宋軍兵卒見此,將趙桓的圣旨撿來交到宗澤手上。 宗澤看了看,然后就對左右說:“此乃乾賊偽造之,欲害大元帥,不可留,取我火來。” 宗澤親兵聽言,立即就拿來了火折子。 宗澤一把火就將趙桓的圣旨給燒了。 張澂在城下看見宗澤膽敢燒掉趙桓的圣旨,急道:“宗澤,你安敢焚燒圣旨?!你可知,你已然觸犯王法了!” 連死都不怕的宗澤,哪里會被張澂嚇到,他大笑道:“張澂,你假傳圣旨,還敢言我觸犯王法?實話與你說,康王大元帥現今就在開德府中,然乾賊若想靠陰謀詭計騙康王大元帥回京,卻是萬萬不可能!乾賊若要康王大元帥,便提兵來打,若誠心通和,便自京城撤軍,不然我必將率軍進京勤王,面見陛下。” 張澂繼續勸宗澤:“宗副元帥,萬萬不可貿然進兵,壞了圣上議和大計……” 宗澤不耐煩道:“鼓噪,你若不走,我必出兵擊之!” 說罷,宗澤就令身邊的小校張弓搭箭,準備射擊。 張澂見此,只好與乾軍將士一同撤離。 此時,趙構早已經到達東平府了。 而在東平府的這段時間,趙構的大元帥府其實也沒有閑著,他們經過多方偵察,現在差不多已經基本摸清了乾軍的扎寨情況。 就目前階段來說,乾軍的主力部隊其實還是在東京汴梁城下扎成連珠寨,向東扎至東明縣,向西扎至胙城縣,向北扎至衛南縣。 這段時間,乾軍之所以沒有過來找趙構的大元帥府麻煩,主要是因為乾軍正在南北夾擊翁彥國所部、汪師中所部、許份所部、郭奉世所部等宋軍的主力,李存準備徹底收復京東東路和京東西路,打通中原地區和南方地區,使得李存在中原地區的地盤和在南邊的地盤先連接在一起。 如果李存的戰略目標能夠達成,中原地區就可以從南方地區獲得源源不斷的糧食、援軍等支持,這必然會使得乾軍立于不敗之地。 換而言之,此時李存用兵的方向是南方,而并非是北方,更重要的是,李存想要先消化京畿地區,更確切一點來說是,先消化趙宋王朝的心臟——東京汴梁城。 不然,趙構也好,宗澤也罷,肯定沒有現在的好日子過。 而連珠寨的特點就是,各營寨像成串的珠子一樣緊密相連,相互照應,形成一個整體,不會輕易被各個擊破。 而且,乾軍的各營寨,籬落牢固,無隙可乘。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