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句話李存很熟悉,但真正當著李存這個君的面,如此直言不諱的說出來的,梅執禮還是第一個。 李存并沒有怪罪梅執禮,畢竟這代表著很大一部分人的思想,而且,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這類人的存在,對李存來說,也未必就是一件壞事。 雖然李存對于梅執禮的選擇很欣慰,對于梅執禮這個人也很欣賞,但他并沒有立即就提拔梅執禮,而是將梅執禮也交到了張超和胡圖的手上。 梅執禮跟隨張超和胡圖來到了從前的皇城司衙門了之后,才知道他的選擇有多正確。 原來,吳革他們這些人早就被武德司和親軍都衛府給嚴密的監控起來了,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武德司和親軍都衛府的掌控當中。 不僅如此,還有不少大乾王朝的人已經打入到了吳革他們的內部當中。 梅執禮為什么會知道這些? 因為張超和胡圖也讓梅執禮去吳革他們那里臥底。 不過,張超和胡圖給梅執禮的任務并不是打探消息,而是讓梅執禮建議把趙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給供出來…… 連消息都不需要梅執禮打聽,梅執禮還怎么可能不知道,吳革他們這些人早就被武德司和親軍都衛府給盯上了。 這么說吧,武德司和親軍都衛府現在之所以不捉吳革他們,不是武德司和親軍都衛府捉不了,只是因為武德司和親軍都衛府想要擴大戰果和一勞永逸而已。 對此,梅執禮悠悠地一嘆,并沒有因為他自己上岸了,而有絲毫的高興。 其實—— 梅執禮并不是唯一的一個向李存檢舉吳革他們的趙宋王朝的舊臣,兵部尚書呂好問,監察御史馬伸、張所,奉議郎致仕吳給等很多原來趙宋王朝的舊臣都將吳革他們的行動當成了投名狀,交到了李存的手上。 而無一例外的,這些向李存交過投名狀的人,最后全都被張超、胡圖他們給派回到了吳革他們那里。 在梅執禮他們這些人的主張下,吳革他們這些人為了保住趙梴,而將大量的趙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給供了出去。 在這個過程當中,趙子昉貢獻很大,很多藏起來的趙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都是他供出來的,甚至是他出面勸那些趙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以大局為重,主動去開封府自首的。 經過雙方的共同努力,最后只有趙梴、趙子昉、建安郡王趙楧(即明節皇后大兒子)等少數趙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還沒有被找出來。 張超、胡圖等人一商量,覺得火候差不多了,應該收網了。 不想,這時吳革等人竟然發現自己暴露了。 對于暴露這種事,吳革他們這些人早有預案,準備一旦事敗,就集中兵力護送趙梴奪取金水門,然后一路向北,去尋找趙構。 其實—— 早在吳革他們這些人得知李存已經將趙佶、趙桓等趙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全都給送到了南方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大哭了一場,他們都說:“吾君去矣!” 然后就有人擦干眼淚,提議殺向皇宮,為趙佶、趙桓等趙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報仇。 吳革當時還算理智,知道以他們這點人馬,可能都殺不到內城,就會被乾軍給消滅掉,所以他堅決反對這種愚蠢的犧牲,他對眾人說:“若先起事,我等人甲不全,又無戰馬,只怕連巡邏乾賊皆不敵也,安能濟事?” 在吳革的再三勸阻下,其他人才作罷,不過他們還是借著那個機會起草了三封公開信,準備將來起事時用。 這三封公開信的內容大概是: 第一封,斥責大乾王朝以議和為名,扣押趙宋王朝的皇帝、皇族和宗族,不講道義; 第二封,斥責趙宋王朝的大臣不想辦法挽救國家命運,竟然轉頭就去投大乾王朝了,妄為人臣; 第三封,斥責東京汴梁城中的居民,不念君父深陷大乾王朝的牢獄,每日只知偷安,不知共效死力,以雪國家之難。 可以說,吳革他們什么都準備好了,只是他們沒想到他們的隊伍里有大量的大乾王朝的密探、臥底。 如今,有人不忍心吳革他們這些忠義之士白白送命,偷偷的將他們已然暴露了的消息告訴給了他們。 吳革等人得知此事了之后,非但沒有怕,他們還殺死自己的妻子兒女,焚其居室,決定提前舉義,直接攻打皇宮,擒賊先擒王。 班直崔廣、崔彥等將,拿著他們通過各種各樣的渠道弄來的兵器找到吳革,眾人力請吳革當即下令起兵。 吳革問:“我軍多少人?” 崔廣、崔彥等將回答說:“近三千人,還有數十萬百姓,若聞我等救君誅賊而起,必皆不約而附從也。” 事已至此,吳革又覺得眾人之志不可奪,只好答應。 崔彥、崔廣等催促吳革上馬,帶著他們殺向皇宮,生擒活捉李存。 吳革于是披甲上馬,率領眾人朝內城殺去。 當吳革他們殺到金水河西時,吳革就漸漸發現情況有些不對頭了,因為周圍竟然靜悄悄的,不論他們怎么喊,怎么號召,都沒有民眾出來響應他們,甚至都沒有民眾出來看熱鬧。 這也太反常了。 可這時候已經晚了。 第(2/3)頁